▲簡單清潔的店面,就是簡單的吃碗麵。 騎車來到門口,小店就是傳統的北港味,簡單店面,清簡的桌子,我來此,都是簡單的吃碗麵就騎車回家。 ▲每次都有人,所以,斜拍價目表。 每次來,每次都點35元一碗肉羹麵,簡單又滿意。 寫食記時,騎車來吃過三次,他的麵用較細白油麵,煮的剛好,再淋上店家的羹湯,口感田滑順口,肉羹,切條筍絲、香菇等和勾芡調和恰到好處,羹湯中的調味剛好,不過濃稠也不偏淡,鹹甜味恰到好處,湯中肉羹不屬於紮實彈牙型,口感滑順肉嫩易入口,整體而言,無名羹麵,不是一嚐驚豔,卻恰到好處,讓人百吃不厭! 註:吃這一碗麵,感覺有點像吃朴子市第一銀行旁的無招牌「羹麵」,不特別,但就是吃不膩,吃久了吃的也習慣,不過朴子一銀旁無名羹麵,環境較差,沒有光明路無名肉羹麵來的清爽。 光明路無名肉羹麵 地址:北港鎮光明路55之3 號(光明路84號斜對面) 營業時間:應是早上到中午吧!


【來雲林旅遊歡迎參考】【出發。就從現在開始】雲林縣食遊記總整理【北港-媽祖小鎮朝食】【再訪媽祖小鎮朝食】北港小吃-運動公園旁無名麵線糊【再訪媽祖小鎮朝食】雲林縣北港鎮小吃-光明路無名羹麵北港朝食-光明路上陳家煎盤粿與阿婆煎盤粿【再訪媽祖小鎮朝食】笨港小吃嚐北港麵線糊雲林縣北港鎮小吃-阿豐麵線糊油飯雲林縣北港鎮-老等麵線糊、油飯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中山路無招牌油飯和麵線糊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中山路(金捷發)煎盤粿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光明路煎粿盤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光明路84號煎粿盤北港的早餐-阿國黑豆漿與蛋餅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北港阿等土豆油飯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土魠魚羹二家 (二)土城土魠魚羹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家煎盤粿店門口。 陳家煎盤粿與阿婆煎盤粿就在媽祖廟前不遠的光明路上,二家相鄰,生意都不錯,各自擁有自已的客群。 我比較喜歡陳家的手法,來光明路多半來陳家吃煎粿盤。 ▲牆上有A餐、B餐等選項。 陳家煎盤粿店店內非常簡單,幾張簡單桌子擺放,牆上有張貼各種「餐」的價位。我每次來都是選A餐,因為50元的價位(有粿二塊、米腸、魯腸和香腸)剛好吃巧又吃寶。 二次前來有的照片來比較,北港煎盤粿將粿放在平底鐵板鍋上煎成金黃色的"煎盤粿",淋上甜米醬與滷汁而成,當然除了煎粿外,還可以加點配料,在嘉義桃城裡是「條仔關東煮和煎蛋」,在北港則較為豐家有魯大腸、小腸、米腸、香腸等,所以,我也較偏愛北港味道。 一會兒我的A餐送上來,以煎粿為底,混合了魯大腸、小腸、米腸、香腸切片,看起來就很豐富! 嚐一下主角的粿,他的外皮煎的金黃色略焦。中間香而軟也是不錯,但老婆大人反而不愛他外層略焦的口感,即使是夫妻,口感也是不同啊! 不過一口煎粿,搭配紮實香腸,Q彈滷腸,口感變化真是美味,而且,我特別愛陳家的米醬,煎粿因為有米醬更顯精采,店家送桌前都會淋上甜甜的米醬,再混合滷汁,鹹甜交陳,讓每一個從煎盤出來的煎粿,更添美味。 免費的柴魚湯請自取,味道雖不濃烈,但清甘有味,北港煎盤粿總是有免費的柴魚湯彰顯待客的人情味。 ▲陳家旁小巷有笨港煎粿盤的壁飾。 相隔一二天,我又騎車來到阿婆煎盤粿,這裡和陳家相鄰,生意也不錯,店面相同的清簡,店家對美食報導不是很重視,店內就貼一張小小的報導。 走入簡單的店面,我點一份簡單的小綜合,內容有粿、香腸、滷小腸、米腸。 之前就吃過阿婆煎粿,從前最滿意的是他的米醬,今天再吃也如此。以煎粿來看,我認為幾家的粿差異不大,但煎的時手法有差。 阿婆煎到非常赤,表面已經有硬皮了,對我來說,算是煎到過頭了,不過網路上頗多網友喜愛,這真的就是個人口感不同。 對我來說阿婆最美味的該是米醬,那濃甜米醬淋在煎粿上,口感甜美,即使是一般煎粿也是大大加分啊! 不過可惜的是,店家的香腸與大腸較冷,葉蕍點餐時發現店家只是放在鍋邊,雖有重新煎熱,但我覺得加熱度不足,二次前來都嚐到米腸心還有點冷,讓風味略差許多,而且滷鍋手法對我香度還不夠強烈,所以,二次來阿婆都覺得還沒有很符合個人口感,不過店家生意很好,米醬美味,免費柴魚湯清甘有味,也是北港小鎮的人氣小店啊! 阿婆煎盤粿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光明路92號 營業時間:早上


【來雲林旅遊歡迎參考】【出發。就從現在開始】雲林縣食遊記總整理【北港-媽祖小鎮朝食】 【再訪媽祖小鎮朝食】北港小吃-運動公園旁無名麵線糊 【再訪媽祖小鎮朝食】雲林縣北港鎮小吃-光明路無名羹麵 北港朝食-光明路上陳家煎盤粿與阿婆煎盤粿 【再訪媽祖小鎮朝食】笨港小吃嚐北港麵線糊 雲林縣北港鎮小吃-阿豐麵線糊油飯 雲林縣北港鎮-老等麵線糊、油飯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中山路無招牌油飯和麵線糊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中山路(金捷發)煎盤粿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光明路煎盤粿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光明路84號煎盤粿 北港的早餐-阿國黑豆漿與蛋餅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北港阿等土豆油飯 雲林縣北港鎮美食小吃-土魠魚羹二家 (二)土城土魠魚羹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公園、陀螺廣場、大溪橋】

▲公園取名中正,果然有中正先生的銅像。 在台灣取名中正,應該是早年取名來記念蔣中正先生的記念公園,現今許多地方已改名,我們在一旁的停車場停好車,先走入公園內參觀。 ▲公園旁大溪教會以哥德式尖塔造型,成為大溪鎮重要觀光地標之一。 大溪中正公園綠林掩映,景緻清幽,日治時期大溪神社舊址,為日治時期台灣十二勝之一。設置有神社、公會堂及相撲場,台灣光復後神社變成「超然亭」。可俯瞰大漢溪,相撲場變蓮花池,公會堂改成蔣公行館,雖然歷經各種變更,不過風景秀麗古木參天的自然景觀,讓人走來充滿滌瀘心情,來大溪不妨來走走。 女兒們來公園總要玩一下遊樂器材,我跟他們說,先走到陀螺廣場看一下大陀螺,民國70年,舉世聞名的大溪大陀螺,女兒們也聽過一代陀螺王簡武雄先生打造大陀螺故事,很高興的走到陀螺廣場看展示的大陀螺。 ▲陀螺廣場上可以轉動大陀螺。 廣場下接大溪橋,看到假日的大溪老街不是很好找停車位,於是大溪鎮公所與省公路局規劃之下修繕美化大溪橋,2004年完成全長280公尺的大溪橋,由於橋身輝映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築特色,立刻成為小鎮觀光新亮點, 我喜歡這座橋,因為橋的存在,讓許多人願意將車停在橋頭停車場,再走上大溪橋走入大溪小鎮訪老街。 非假日來此,我們輕易的在中正公園旁找到停車位,先走向大溪橋,由橋頭高聳牌樓與橋身二側,欣賞與大街老街相枋的巴洛克式雕花的典雅之美。 在橋上簡單散步,雖然是現今修飾建築,一家人都頗喜歡大溪橋仿巴洛克式的建築之美。走回自然清靜的公園,一旁蔣公行館,今日沒有開放只能等待有緣再訪,先走往新南老街觀賞古典建築之美。


大溪新南老街

大溪街上最著名的景點大概就是和平老街,與和平相同擁有巴洛克之美的新南老街(中山路),雖然步行只相距5分鐘的,鄰近還有武德殿、蔣公行館、特色的咖啡館和中正公園,但遊客數卻少很多,我們家已走過大溪和平老街,此次的目標就放在新南老街。 從前走老街,我習慣追尋老街建築研究,跟著一群喜歡文史精神的伙伴,我們拿著老師所發的講義,揮汗如雨的街上穿梭,對照著寺廟上、街道中、老車站的古建築工藝品,仔細的傾聽,勤做筆記,讓心靈沈醉於古老的歲月中。 現今有了孩子,心也懶了,欣賞古蹟為什麼一定要知道它是什麼式古蹟,有怎樣的建築精神,我只要知道它是美的,讓心靈沈醉,至於是如何的美又何必去深究呢? 新南老街較和平老街真的恬靜許多,觀光客較少進入,街上建築牆上、立面上仍有東西混合的巴洛克浮雕,精美典雅。走一小段目光不自主的被「建成商行」所吸引,巨大穹窿式圓頂,正面匾額除了中文外,還刻有「KENSEI SHO CO.」,充份展示出昔日曾有的風華。 看建築立柱,另一幢立面上雕烏衣舊族,表明來自唐山(中國)江寧地區「烏衣巷」的名人之後。但我總是想起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心中略有繁華落盡之感,帶著女兒們,一幢幢山牆立面欣賞,慢慢散步離開。 大溪武德殿 武德殿是日治時代遺留的劍道、柔道訓練場所,建築設計皆採取用具「日本傳統社殿建築」的建築意象,其明顯的特徵就是入口的「大屋頂」,再依時間演進可以細分成三大類建築: 1、木造和風:如新竹武德殿、台中演武場。 2、磚造和洋拆衷:高雄武德殿。 3、鋼筋混凝土仿造和風:台南武德殿和大溪武德殿最具代表。 再走過台南武德殿之後,當然要來訪大溪武德殿,看看日治遺留的建築風格。 ▲正脊兩端的「鴟吻」(吞脊獸),呈現中國建築風格。 ▲正門,入母屋破風有武士盔造型。 大溪武德殿興建於日治昭和5年(1930年) ,於昭和9年(1934年)完工。現今整修後,四週牆面與護欄則改為水泥及洗石子建築,屋頂保留原先木質結構與青銅裝飾,鋼筋混凝土仿造日本傳統社殿式建築,歷經時間淬練更帶歲月幽幽的歷史美感,也可以品味日本武士道的立國精神。 不過和各地的武德殿相同,現今大溪武德殿成為靜寂的小景點,留待喜歡漫步閒遊的來,來此慢慢品味大溪的恬靜幽情。 看完武德殿,我們也該走回去取車,三天的台北行結束了,返家,是為了下一段旅程的開始吧。 【相關連結】 桃、竹、苗食遊記總整理 大溪小鎮食遊記 桃園大溪區美食-老阿伯現滷豆干、雲南小吃 【追尋兩蔣的故事】桃園大溪後慈湖(秘境之南) 兩蔣文化園區、慈湖雕塑紀念公園 北台灣單車五日遊(一)桃園縣景點-大溪和平老街小吃-豆腐酪、月光餅 大溪小鎮散步-中正公園、大溪橋、新南老街、武德殿 【葉蕍的臺灣各地武德殿遊記】 單車遊半線路線-彰化武德殿、八卦山自行車道 金色夕陽灑落時悠遊台南武德殿 旗山區(鎮)古蹟景點一次走訪(下)-旗山國小、武德殿、天后宮、聖若瑟天主教會 單車分段環島朴子-高雄段-高雄市武德殿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兒說,和小蔣先生拍張YA的照片。 由後慈湖出來,我們回到慈湖遊客中心,這裡有許多兩蔣相關事蹟的展示,不管是老先生在中國大陸的清黨剿共到建設台灣,都有許多輸出海報,當然我也花點時間,講「白色恐佈」的故事,這些事在去過綠島、景美人權園區,女兒們也比較明白,不過,她也還有點模糊,旅行中看的故事,仍需要時間去消化。 ▲遊客中心裡眾多兩蔣歷史故事值得瞭解。 除了介紹兩蔣文化,裡面還有販賣許多兩蔣文創商品,而且還是蔣家第四代蔣友柏設計,我們家在此吃點簡單的東西,先墊一下肚,蓋章買記念品,午後到大溪街道上吃東西。 逛完慈湖遊客中心,我們走慈湖雕塑紀念公園,園區是大溪鎮公所於1997年設立,目前專門容納全台各地所拆除的國父、蔣公銅像。走上慈湖橋,就走入雕像園區。 在橋上遠眺,青山下,溪水環繞,小徑通幽,公園整體規劃上非常清幽動人。 一入內,公園內道路旁擺滿老先生的雕像,這都是各地方送過來的雕像,我跟女兒說,妳可以看出來,昔日威權時代,台灣塑造多少銅像來造神,塑造「民族救星」。但一時的塑造,終將回歸歷史的常軌,你有功,自然有人記念,有過,也會有人批判。 註:1970年十月卅一日,台北市議會通過:「建議政府在國中校園廣設蔣公銅像」 這尊坐騎馬的雕像,個人角度來看,塑造的非常雄姿風發,若是馬上人物不是老蔣先生,相信,許多人會有不同看法。 不過,青山環峙中的寧靜公園,靜靜的看著青山下數十尊銅像聚集,或威嚴、或微笑,有的銅像烔烔有神,看的初當時雕塑者非一般匠氣者,不過,當初的民族救星如今評價是何? 我想不同的人,心中總有不同的一把尺,也造成現今的銅像爭議。 其實,我比較欣賞台北市長柯P對銅像的看法: 「 就他個人立場,那些銅像留著,並不是精神上屈服,而是說終於是超越歷史,做自己主人,所以他是持自然態度,不會故意去拆那些東西。 他也反問,如果去拆那些銅像,那中正紀念堂的要怎麼處理?因此他認為,歷史就是歷史,就把他留著,他在台北市會盡量避免製造對立。 對於有人故意破壞銅像?柯文哲則希望歷史當做歷史,如果以前不喜歡別人把想法加在自己身上,今天也不需要用這種態度對人家,他認為把銅像留在那裡,並不是表示精神被屈服,而是因為終於可以超越歷史,當自己主人。 引用新聞出自: http://www.nownews.com/n/2015/03/01/1618242 」 國父與蔣公,搭的真有趣,也很有創意! 不只有蔣公,有的地方連「國父」也送過來,我覺得這一尊國父頗有民初的紳士風。 ▲果然也有一些銅像是由藝術家所作。 目前園區裡最大的銅像是當初在高雄文化中心被陳菊市長下命拆解成117塊的老先生坐像,園區在透過藝術家以「解構主意」重新組合呈現,刻意以不完整的方式呈現,並取名為「傷痕與再生」,我想,過去歷史的傷痛很難去說什麼?只有記取過去錯失的原因,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 ▲唯一的小蔣先生銅像。 近幾年來幾次民意調查顯示,蔣經國仍然是台灣最令人懷念的總統,民主社會懷念曾有「極權統治強人」,似乎有些矛盾。但我覺得故總統小蔣先生最聰明,他生前不喜歡人幫他立銅像,所以,小蔣先生到也不多,整個園區內只有一尊,到是與老蔣先生不同。 不過,園區逛一圈,我們約略停留30分鐘,肚子餓了,要開車離開青山秀水的慈湖雕塑紀念公園,到大溪街道去覓食去。 【相關連結】 桃、竹、苗食遊記總整理 大溪小鎮食遊記 桃園大溪區美食-老阿伯現滷豆干、雲南小吃 【追尋兩蔣的故事】桃園大溪後慈湖(秘境之南) 兩蔣文化園區、慈湖雕塑紀念公園 北台灣單車五日遊(一)桃園縣景點-大溪和平老街小吃-豆腐酪、月光餅 大溪小鎮散步-中正公園、大溪橋、新南老街、武德殿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鬧滾滾的老阿伯豆干,可惜,沒有主食。 由中正公園走過來,百來公尺的距離,我們就走到老阿伯現滷豆干的店面,人潮頗多,可惜,沒有主食,對肌腸轆轆對我們,需要主食才能享用滷味啊。 看到對面有一家雲南小吃,也是美食節目報過的店家,決定,先吃個主食,再來切盤滷味(其實是想切盤滷味來搭主食的,但不好意思!) 走入雲南小吃,看一下價目表與菜單,由於上台北三天,一直都沒有吃到米食,老婆和小朋友們想吃點南方人主食米飯,於是點了椒麻雞飯和拋豬肉飯,而我還是堅持雲南名菜米線,不過口味是什錦(心想,雲南有洱海,也有「海鮮」吧!) 小菜只有點木瓜絲涼拌,因為還要到老阿伯吃現滷豆干(不好意思在人家店裡吃別家小菜,沒想到隔壁年輕人直接到老阿伯端過來,唉!真的不如年輕世代)。 雲南小吃店面簡單整齊。略等一下,椒麻雞飯就送上桌來。很多朋友認為椒麻雞是泰菜,若我所知無誤,椒麻雞飯該是雲南菜,不過雲南菜酸辣並陳,和我在台灣吃的泰菜有近似的特質,所以,誤解也是當然。 不過在酸辣中,我們家一直偏好,酸中偏辣口威微麻的手法,而且頗為堅持。 一會兒套餐出來,110元不貴的價位,約略高於自助餐,所得的簡餐也像是自助餐的升級版,用餐盤裝二菜一飯,主菜用小碟子裝,再來一個湯簡單搭配,不過110元的簡單大約也該如此,太多就太超值。 不過吃了數口,老婆和我都明白,這裡的雲南小吃,不是我們家適合的胃口,因為辣度不同,大溪雲南小吃的酸辣度上,酸高於辣,也就是說,酸度較有而辣度略低,和我們家向來喜歡的酸中偏辣口感偏麻的手法不同,由於這小地方的不同,也造成沒有特別喜歡,雖然他的新鮮度和質感都還不錯,但沒有辣度,就不是喜愛的酸酸辣辣口感,還是雲南菜就如此?我們被泰式手法所影響,我跟老婆說,下次到龍崗去找尋滇味吃看看。 ▲木瓜絲涼拌,清脆度有,要價70元,可惜不辣。 要價70元的木瓜絲涼拌,裡面配料頗多,有花生、黃瓜絲、青木瓜絲、蝦米、紅蘿蔔,青木瓜絲口感爽脆,但酸中帶甜不辣,讓偏愛酸辣並陳的我們覺得很可惜啊!雖然清爽,卻沒有辣度。 店家價目表有特別推薦什錦米線是他們的招牌,心想,雲南有洱海,也有「海鮮」吧!所以我點了什錦口味米線,內容約略是蛋、肉片、豬肝、青菜等,還算豐富。不過我認知裡的什錦麵是日本名字,主要加入豬肉、貝類、魚類、蔬菜的雜繪麵。我總認為什綿要有海鮮類才是什錦,這碗麵當然也是什錦,不過和期待的不同,心想,來到台灣和洱海也無關吧! 不過這碗米線反而較為清雅爽口又美味,湯頭該有用蕃茄下去熬吧!有點雅緻的蕃茄酸,淡淡有爽品,加上肉片、豬肝、蛋的鮮度都有,米線順滑,80元一碗,除了料的方向不同,真的比飯類更優。 吃完了走到對面的老阿伯現滷豆干第二代,因為有吃正餐了,就真的點些小菜來嚐吧!老阿伯滷味的品項不多,大致豆干、素雞、素腸、素肚、百頁豆腐、黃金蛋(1顆$18、3顆$50)、海帶等,也有提供套餐選擇,如招牌綜合桶、全套綜合桶等,大致上算平價不便宜也不貴。我們點了黃金蛋、花干、百頁豆腐和豆干(壓在下方)。 吃著老阿伯現滷豆干的感覺就是,滷菜還是搭配麵食等主食最夠味,單吃滷味對我,還是感覺少了點什麼?宵夜時是喝酒用的有點不同。 不過老阿伯最推薦的到是他的黃金蛋,蛋白Q彈,蛋黃色金軟稠,相當入味,水準不錯,而花干吸收許多醬汁,入味鹹香,單吃反而過鹹,若用來搭剛才的雲南小吃,那就非常美好。豆干和百頁的質都不錯,鹹香度有多,但總覺得若是搭對面的雲南小吃,這一餐的小吃就更加升級。 吃完了,逛老街去吧! 老阿伯現滷豆干 第二代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中正路37號 電話:03-3883422 營業時間:08:00~20:00 雲南小吃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中正路54號 老阿伯現滷豆干對面 【相關連結】 桃、竹、苗食遊記總整理 大溪小鎮食遊記 桃園大溪區美食-老阿伯現滷豆干、雲南小吃 【追尋兩蔣的故事】桃園大溪後慈湖(秘境之南) 兩蔣文化園區、慈湖雕塑紀念公園 北台灣單車五日遊(一)桃園縣景點-大溪和平老街小吃-豆腐酪、月光餅 大溪小鎮散步-中正公園、大溪橋、新南老街、武德殿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記以油泡方式呈現肉圓和糯米腸。 來到東山市區內,放慢腳步,因為我知道店面頗小,容易錯過,還好看到一家人潮頗多的店,果然就是今日目標張記東山肉丸。 ▲70元一餐,簡單滿足。 上門,沒有菜單,就是一張貼在攤位上的海報,寫著販售的四個品項,肉丸、糯米腸和魚丸、貢丸湯。看一下價目表,我點肉丸、糯米腸和魚丸湯,然後就坐在騎樓的座位上。 一會兒就送上餐點,看一下張記的肉圓,非常不同於故鄉彰化的油泡肉圓,他的外皮白皙口感厚實,一看就猜測,店家用料「米」多於「蕃薯粉」,我咬一下皮,厚厚外皮口感和一般油泡肉圓完全不同,略綿又Q,好像加了一點蕃薯粉的粿,沒吃過這種肉丸,不錯吃,但真正讓美味提升的是他的米醬,甜甜又加上蒜頭與辣的米醬,是我吃過最符合我喜好的米醬,讓這完全不同我吃肉圓經驗的肉丸,成為美味的重要關鍵,也讓搭配的米腸,真的成為今天的配角。 20元的魚丸湯是和免費贈送清湯相同的湯底,味甘偏淡,感受不強烈,但魚丸頗為實在,還不錯,吃完張記心想,街上另一家阿文和老店東山肉圓,下次來吃看看是否有什麼不同。 ▲張記東山肉丸以竹叉為餐具,吃起來頗有古早味。 張記東山肉丸 餐廳 地址: 733台南市東山區東中村中興路91號 電話:06 680 0709


【歡迎參考白河區食遊記總整理】【沒有蓮花時依然美麗】- 台南市白河區(鎮)食遊記總整理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菜單,坐定位,又有客人離開,剛好可以拍下全店照片,很小的店。 ▲價目表。 剛好有客人離開,我們家入座,店內不大,用餐時間都坐滿人。 吃過楊記麵食數次,我較愛他的水餃,這一次帶老婆來純粹為水餃而來。老婆看菜單,右上在有標明,招牌水餃內有「豬肉、洋蔥」,吃慣高麗菜水餃她決定招牌水餃,我則維持一貫喜好韭菜,選擇白玉翡翠水餃,內餡有「韭菜、豬肉、透抽與甘貝」。 楊記的餐點,都強調是「無味素養身之家」,來店中都可看到店家用大鍋熬湯頭,個人認為光店家下的功夫就值得高貴。 不過,我對楊記水餃的喜好遠高於麵類,因為他的調味較淡,很適合口味淡雅的人,我吃麵較喜歡有味的調味。 吃水餃,他的水餃皮略厚具張力,從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經以「拉皮水餃」為名。 楊記水餃以皮較厚有咬勁的口感,內餡調製工序的非常細緻,帶著鮮甜湯汁,不加醬,簡單入味淡雅有味,不錯的店家,但白玉翡水餃一個要價12元,10顆就要價120元。 精燉雞湯要價140元,同事很愛,但我一直「給他點不下去」,這畢竟考慮到自已的荷包啊!不過,不太餓時,我比較會和老婆相約來吃10個水餃。 女兒點了「炸醬麵」,不過,我已經很久沒吃楊記的麵,女兒說,因為使用較粗的麵條,口感頗Q具嚼勁,搭配的小黃瓜絲跟雞蛋絲都很新鮮,但炸醬比較像一般的魯肉燥,和一般炸醬麵不同。 店名:楊記拉皮水餃 地址:嘉義市東區民國路172之1號 電話:05 277 9439 營業時間:11:00~20:30


【來嘉義桃城旅遊歡迎參考】【日久他鄉即故鄉】嘉義桃城美食小吃-食遊記總整理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菜單,坐定位,又有客人離開,剛好可以拍下全店照片,很小的店。 ▲價目表。 剛好有客人離開,我們家入座,店內不大,用餐時間都坐滿人。 吃過楊記麵食數次,我較愛他的水餃,這一次帶老婆來純粹為水餃而來。老婆看菜單,右上在有標明,招牌水餃內有「豬肉、洋蔥」,吃慣高麗菜水餃她決定招牌水餃,我則維持一貫喜好韭菜,選擇白玉翡翠水餃,內餡有「韭菜、豬肉、透抽與甘貝」。 楊記的餐點,都強調是「無味素養身之家」,來店中都可看到店家用大鍋熬湯頭,個人認為光店家下的功夫就值得高貴。 不過,我對楊記水餃的喜好遠高於麵類,因為他的調味較淡,很適合口味淡雅的人,我吃麵較喜歡有味的調味。 吃水餃,他的水餃皮略厚具張力,從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經以「拉皮水餃」為名。 楊記水餃以皮較厚有咬勁的口感,內餡調製工序的非常細緻,帶著鮮甜湯汁,不加醬,簡單入味淡雅有味,不錯的店家,但白玉翡水餃一個要價12元,10顆就要價120元。 精燉雞湯要價140元,同事很愛,但我一直「給他點不下去」,這畢竟考慮到自已的荷包啊!不過,不太餓時,我比較會和老婆相約來吃10個水餃。 女兒點了「炸醬麵」,不過,我已經很久沒吃楊記的麵,女兒說,因為使用較粗的麵條,口感頗Q具嚼勁,搭配的小黃瓜絲跟雞蛋絲都很新鮮,但炸醬比較像一般的魯肉燥,和一般炸醬麵不同。 店名:楊記拉皮水餃 地址:嘉義市東區民國路172之1號 電話:05 277 9439 營業時間:11:00~20:30


【來嘉義桃城旅遊歡迎參考】【日久他鄉即故鄉】嘉義桃城美食小吃-食遊記總整理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不能點多,就一盤燴飯和羊腳筋湯。 來到老孫店內,看一下菜單,我決定點一盤羊肉燴飯和羊腳筋(支)湯,一飯一湯,一個人簡單就好。 看到送上來的羊腳筋湯,心中就喜歡,我本來就頗喜歡腳筋的Q質,和用吸管吸出骨髓中的精華,這碗湯剛好符合我的喜好。老孫湯頭走向清淡,略帶羊肉湯滋味不屬濃郁型,大骨上的筋肉燉軟嫩易入口,卻又帶著該有的彈性,沾點豆腐乳,更添美味。 (不過,若喜歡濃郁或當歸湯頭者,我想,喜好度會差很多!) 燴飯也是店家炒過的燴醬汁淋上白飯,不過,他和我喜愛的沙茶風不同,孫記整體走向較淡,湯汁略水而不稠,我吃燴飯時喜歡較濃稠的呈現方式,店家的手法與我的喜好不同,就單純的吃吧! 網友說,這裡的羊肉米糕不錯,有機會來再試吧!很少在桃城裡吃羊肉,心想要再找機會追尋羊肉小吃看看。 店名:老孫羊肉專賣店 地址:嘉義市公明路219號 電話:05-2231087 營業時間:11:00~14:00, 16:00~22:30


【來嘉義桃城旅遊歡迎參考】【日久他鄉即故鄉】嘉義桃城美食小吃-食遊記總整理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夜市小吃攤,就由老婆和大女兒最愛的月亮蝦餅開始。 樂華夜市裡有許多賣泰式小吃的攤位,可能跟新北市裡有許多外籍工作者有關,也可能灣人已普遍喜歡泰式的特質吧! 我們家每次逛夜來,就是無法拒絕探索酸辣風味的泰式小吃,尤其是月亮蝦餅,更是老婆的最愛。(不過,月亮蝦餅是台灣人發明的台式泰菜,椒麻雞則是雲南菜。)月亮蝦餅將蝦仁、豬肉、大蒜等材料加工成泥,以春捲皮上下包覆,經油炸工序而成。看網路分析說月亮蝦餅融合越南菜、緬甸菜、中國菜以及台式泰國料理的風格。(泰國人吃的是蝦球) 老闆在點菜後,現場調製油炸,先將外皮炸到酥脆,一口咬下,油香脆中蝦仁的鮮味在味蕾中奔放,再搭上酸甜微辣的醬汁,每一口都不錯,符合想要的口感。 吃麻油雞時沒有吃飯,當然需要找一家米食類來殿一下腸胃,看到樂華姐妹巨無霸豬血糕,我決定買一隻來品嚐! 既然是巨無霸豬血糕,就該很大枝,果然拿在手上,真的很有「大隻」感受,長度約略近手臂的長度,店家強調沾料自製,很少吃到符口味的豬血糕,所以,近年上台北,我常買豬血糕來品嚐,咬上第一口,不流俗陷於軟爛,豬血糕QQ帶彈勁,花生有顆粒狀,用花生粉香和香菜提味,真的不錯。 ▲邊逛邊買,為慶祝今天拿到青少年發明展金牌,老婆大人大開殺戒為攤商拼經濟。 角落有一家流動攤商,是一個年輕人擺的攤位,女兒問,爸爸什麼是「倫敦糕」,我到沒注意攤位名稱,不過我回道,應該是倫教糕,這是以米為原料製成的白糖糕,以純粹爽滑口感為主打,嚐起來該是淡雅清爽,是不錯的中式傳統米食小吃,我們該買一塊來吃看看。 和小女兒各買一塊來吃,父女倆一同逛夜市,體驗女兒初嚐倫教糕,這一家的倫教糕口感清甜與爽口兼具,不過和我在台北市西門町蜂大咖啡所吃的倫教糕相比,蜂大倫教糕更顯出質樸原味,樂華小攤較為膨鬆,不過各家店本就手法不同,初嚐倫教糕的女兒很高興,飛快的吃完手上的傳統白糖糕小吃。 愛吃脆薯的大女兒,看到蜂蜜芥末黃金薯條就想買,吃過之後的心得就是,不管多有名氣,以後若不是現炸的脆薯就不要再買了,因為放在鐵盤上的脆薯,多少都有的冷掉變質,沒有剛炸出來的酥脆,少了那種風味,醬雖美,對我們家來說,還是少了點味道。 邊走邊吃,我已經很飽了,但女兒們還是充滿戰力的一攤一攤的殺下去,果然對小朋友來說,正餐和甜食、零食不是同一個胃啊! 小吃攤依記憶寫,不代表一定順序。


【相關可以參考的總整理連結】【山情、水景、海色、風鳴】新北市基隆食遊記總整理【我的夜市人生】-40男家族的夜市商圈食記總整理【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