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2重遊獅頭山,再訪水濂浻
【2013舊格,從天空部落搬家至此,文字排列與圖片全遺失,逐漸重新更新圖文】
水濂洞步道入口接近獅尾牌樓與在遊客中心旁,因此我們以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為目的地,直接開車過來,來到位於獅尾的遊客中心,有專屬的水濂洞停車場, 我們在此停車,開始走水濂洞步道。
▲水濂浻步道和水濂橋步道入口,先右走一圈,回來再往左走水濂橋。
停車走水濂浻步道,一開始和水濂橋步道入口相同,只是方向不同分開。我們先走水濂浻步道先向右方往下走,在綠意小徑間漫步往下約五分鐘就來到梵音寺。
依路徑往下走
走不到十分鐘,已看到梵音洞寺廟,在巨大山岩間,梵音寺就建築於其中,背倚巨岩山壁,前方略有水滴如水濂滴落,有點西遊記所述的花果山洞天,水濂浻福地之感。
順著步道前行,在環山而上,約略30分鐘,又回到剛剛的停車場,走水濂洞步道約不到三十分鐘就走完,我們再接續水濂橋步道。
▲地圖清楚標示出獅山遊客中心,水濂洞和水濂橋步道鄰近和相對位置。
建議行程:1小時,水濂洞步道和水濂橋步道各30分可走完。
1.5~2小時:水濂洞步道連水濂橋步道共60分,加走籐坪步道約40分。
水濂洞步道停車場
獅山遊客中心旁
(竹41縣道4.5K)
【2013 在天空部落時的舊文字,留下來給自己留念】
車行由南庄過來,路程不算遠約20~30分鐘就可到達,而再往北埔老街行,也約略十五分可以到達,想來水濂洞由於入口接近獅尾牌樓與遊客中心,我以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為目的地,一行人直接開車過來。
來到設於獅尾的遊客中心,第一次來環境不熟悉,於路邊停車,走上來才知原來遊客中心前就有停車場,也提供獅頭山風景區各項旅遊導覽資訊,在這裡很清楚的可以知道,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主要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為寺廟古蹟勝地,而後山(獅尾)新竹縣峨眉鄉,以登山步道取勝。遊客可以各取所需的來訪獅頭或獅尾。
▲獅尾遊客中心,提供的摺頁,仔細的標明各步道位置。
▲獅尾遊客中心內佈置的客家擂茶工具。 來之前有先上網做功課(網路的好處就是資訊多,所以還想賺封閉資訊財的旅遊業要考慮一下哦!),知道獅尾地區步道約略有水濂橋、水濂洞、藤坪(入口就在遊客中心)、六寮、猿山、茶亭、獅山、萬佛庵等八條步道,而且相互間可相串連,那要如何走,有網友說先來走水濂橋與水濂洞這二個步道(是二個不是一個),這兩條步道由遊客中心走出來,就在前方的石子溪畔,路程很短,合計只有700公尺左右。
▲遊客中心前佈置與藤坪步道。 我們先看一下藤坪步道,沒有太多時間,只是約略走一下,就進入參觀完遊客中心,向服務人員詢問路線之後,我們依計劃走遊客中心旁水濂洞步道,(PS:水濂橋步道目前封閉,百年糯米橋無緣一見。) 遊客中心前右轉竹41鄉道,前行約數十公尺,路旁有「水濂洞」標誌,一家人當然要在此拍記念照。
▲學大聖爺拍張KUSO照。
步伐一路向下,耳邊傳來流水淙淙聲,沿幾步在濕潤濃綠間,蜿蜒溪水和樸實木棧道就出現眼前,青山如詩,綠林蓊鬱如畫對映潺潺溪水,水濂洞的幽靜美感,比網路照片中所見更美。
▲天候雖冷,還是要幫老婆拍張記念照。 再往下走,才數步就來到水濂洞,水濂洞為獅頭山一帶最大的天然洞穴,由於洞穴上方山泉順著岩頂流下來,形成天然水濂而得名。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新埔枋寮釋魏開大師於獅頭山區發現水濂洞,便於洞內恭祀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又因水濂洞前「石子溪」水流淙淙宛如梵音,故取名為「梵音寺」。
我們在寺前觀賞石子溪所沖刷的小岩洞,水濂洞一帶有許多溪水沖刷出的壺穴地形。
▲「梵音寺」前望過去,這應該是水濂橋步道方向,河水川流過潤綠幽谷,景色令人嚮往,可惜現今封閉中。
好友二個嬌俏可愛、婷婷玉立的女兒在此合拍可愛的照片,看著她們心中滿溢馨和感傷,時間催人老,我們這一些好友的子女們都逐漸長大成人了,二十年前畢業的青年期已逐漸遠去。
爬上階梯,回首遠望剛走過的水濂洞步道,時間快中午了,我們要轉往北埔用餐。 水濂洞步道 地址: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旁。 停留時間:約20~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