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桐花,已成為這些年知名的旅遊行程,來彰化也可以賞桐。
彰化139縣道,北起彰化縣伸港鄉,南至南投縣鹿谷鄉全長共計66.675公里,但由彰化八卦山牌樓開始,道路沿線經大佛風景區,不老泉,小葉欖仁綠色隧道,新近開發的休閒農場和賞桐景點,讓139縣道成為彰化知名的景觀道路,也成為我回到彰化騎車舒壓的最喜歡的自行車道,其中「福田賞桐生態區」是這些年最知名的賞桐景點。
福田社區位於,彰化139縣道上約20K處前後,來此由19 K到22 K處,為小葉欖仁綠色隧道,我今年二度在桐花季時前來,不過,一次來的早,一次來的晚了點,沒看到最勝美的時間。
▲139縣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綠樹掩映深具恬靜美感,也是單車客最愛的騎車路段。
▲在縣道上跟著指標進來,不過指標不大。 第一次騎車來時,四月初春,桐花初開,未到落花成雪盛況,只見初生恬靜之美。 
第二次前來,花期略過,我沿著山中小徑向下騎車,沒多久就來到福田社區的景觀門面。 
走入內,先看看畫在牆面上的導覽地圖。 
入口處規劃一個生態噴水池,搭配後方油桐樹,白花盛怒放雪白春意,景緻十分怡人,午後前來正逢逆光,只帶智慧手機前來,無法拍出較好景緻,可惜這遍好風景,要拍風景,還是要帶單眼相機最能拍出所想。 
▲落桐在池面上雪白搖曳,另有一種美感,初次為沒有帶相機出門感到後悔。 
走上優雅「桐花環山路」山徑,今天騎單車來,沒有帶相機,只有自已簡單的手機,拍不出好景緻,撿一朵落桐放在車袋上,拍一張單車訪桐花的美景。 
福田賞桐生態區有S型木棧道,最大落桐時雪白落花舖成雪白地毯,蜿蜒曲折中,對映藍天綠樹,形成另一種美景,可惜賞花要即時,我初訪太早,二訪略晚,雖仍見落桐美景,但極盛的落桐之美沒有見到。
現場地面當然有先到訪的遊客排下美麗景緻,低頭拍下所見,抬頭上望怒放的雪白。
牽單車在山徑中走走看看,今年來的晚了,或許明天要及時來訪,尋訪福田最美麗的時刻。 

福田賞桐生態區 地址:彰化市福田里彰南路五段383號。
139縣道 20K處。 桐花,這些年已成為客家文化的象徵,但彰化市有客家人聚落麼?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油桐樹,出生彰化市卻很少在彰化遇到客家人的我如此好奇著,我上網查詢資料,在客委會網店查詢到有關彰化福佬客的文章: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0727&ctNode=1912&mp=1869 一九六三年,已故民俗專家林衡道把南彰化一群自稱有「客底」的人,命名為「福佬客」。若不是從禮俗信仰上來推溯,福佬客與閩南族群已難分辨,尤其在彰化平原的客家居民,福佬化的程度更是徹底。 .......... 「福佬客」並不太知曉自己的祖籍或血統源自客家,尤其彰化平原的客家居民,福佬化的程度已相當徹底,要找到能講流利客家話的人相當困難,且有不少人認為自己是閩南人,只能勉強從民俗學上「天公爐」的形式和放置的位置,或是從宗教信仰來推溯客族的遺緒(編按:客家人天公爐放在屋外,福佬人置於正廳且形式互異;客族宗教信仰多崇祀三山國王廟及義民廟)。 .............. 以下網址: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377&ctNode=1922&mp=1914&ps= 學者賴志彰研究客家民居時,發現八卦山麓是客家移民退守的最後一道邊線,少數上了山稜線定居。經過長時間與福佬文化同化,客家移民都成了福佬客,有的知道祖先是客家人,有的已經完全忘記,以為自己是福佬人。山稜線上的芬園鄉同安村豆周寮黃氏家族,是當地較具代表性的福佬客家族,【彰化縣旅遊歡迎參考】 【走遍千山萬水,原來故鄉最美】彰化縣食遊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