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中帶著自信挺拔,看柳杉好像看到自已個性,難怪我特別喜歡愛杉林間漫步。
旅遊多年後,我體驗明瞭,你是怎麼的人,就會喜歡怎麼的風景。我特愛高聳挺直的杉林,除了熱夏中求得一襲清涼,更喜歡在群聚杉林中,觀看粗壯高聳的柳杉,孤拔而上,追尋最高的日照與成長,這正是我四十多年來的人生寫照,隨社會群體觀念而生活,但我一直追尋更有自已,一直追尋自我成長,看似合群卻又有自已想法。 今年夏至時光的小旅行,心想來嘉義阿里山山區走一趟大凍山環山,徹底走一圈最愛的柳杉林,只可惜八八風災之後部份路徑流失,少了一些路段可走,但大凍山仍以一貫的清幽靜謐給我寧靜的感受。
走到頂湖森林公園最高處的涼亭,也接到舊遊記有寫的攻頂路線,這一次因為天候漸變,山區午後陣雨將至(剛發車時就下雨),我們少了韓信樹與樹石盟這一小段沒走,就轉往石獅象處下山,雖略有憾,但清新山林仍是進入暑季最適合的戶外活動。
由多林走入,這是二十年前就走過的舊路,現今整理完善,指標清楚,我們在此繞山而行,目標是頂湖森林公園最高處的涼亭。
多林入口有大凍山日出意象,二十多年前,我帶著好友文雄、仲宣、明祥、振至和他們相關的女友,我們在多林露營,清晨摸黑上山看日出,那時的場景,至今仍在我眼前不忘。
往多林的山路依然在柳杉夾道間穿梭,我喜愛杉林橫枝的縫隙間眺望青天,天廣山闊,整個心情也跟著清淨脫俗,走在幽雅山林深處,我總可以品味道那一抹清新脫俗的寧靜氛圍,這也是我偏愛山靈的原因。
▲傳說中,十八羅漢洞是一個相通的洞窟,但大概沒有人想走吧! 在十八羅漢洞處遠眺枝椏疏漏間的奮起湖,我們走回原路,在回頭嵿用餐(自揹乾糧),走往多林。
來到這裡,原本可以往十八羅漢洞、流星崖、明月窟,但路基流失後,只能到此,年輕時印象的流星崖、明月窟可能只成追憶。
在山中走了一段時間,路旁逐漸出現竹林,不用想也知,翠竹坡-回頭嶺這一段到了。 即使從來沒到訪過大凍山,想來吸吐山林清新美景,只要在網路上查詢資料,下載一張地圖,由二側入口擇一走入,由於路徑明顯,指標清楚,很簡單就可以走完想走的景點。 下為網友網誌,可以參考地圖與時間: http://blog.xuite.net/lienlien1202/lien/16124327-2008.3.2%E5%A5%AE%E8%B5%B7%E6%B9%96+%E5%A4%A7%E5%87%8D%E5%B1%B1
登山客背影和巨大杉林相比,人真的邈小,來到山中,走在杉林間,我學會面對自已邈小的謙遜。
走過的路線由地圖上的石獅象-三角休憩椅,接下來要往翠竹坡-回頭嶺(在此路線分成二條,可以往十八羅漢洞或多林,但十八羅漢洞之後的流星崖、明月洞路基流失,我們走到十八羅漢洞就要回頭轉往多林。)
現今的大凍山,彷彿是柳杉之山,整座山遍植柳杉,人在杉林夾道的小徑間散步,不論用什麼角度觀賞,心中總離不開「高聳入雲、鬱鬱蒼蒼」這些常用的形容詞。 但大凍山就是如此蒼翠美麗,洗練我們心靈,一行三個人(學長550、茶神ALUMI桑與我),走在樸雅幽靜的杉林間,吸吐清新空氣,清爽山林散發出悠閒靜謐的好味道。
▲右轉石獅象為攻頂路線。 走約略10分鐘,就來到叉路口,之前,來到此處都是右轉石獅象直接攻頂,但今天我們走環山(十幾年沒走了),由休息亭-回頭嶺-翠竹坡-十八羅漢洞-多林入口而去。
出發還是由熟悉的頂湖森林公園開始,頂湖連接大凍山的路徑,特色是綠蔭清幽,不論你走那一條路線,都在蜿蜒清靜的山林步道間漫步。
或是由奮起湖到多林,由多林入口處攻頂,對我而言,攻頂意義已經不大(走太多次,也有數篇遊記),我想環山,將大凍山步道走一圈,一路上的清幽靜謐才是我想要的體驗。 頂湖森林公園直上大凍山攻頂(舊遊記) ▲頂湖森林公園入口著名的觀音石。
▲夏至、小暑神神像,常見於臺灣各古廟宇,本圖攝於北港朝天宮。 夏至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是一年中白日最長的黑夜最短一天,之後就開始走入白日變短的循環,另外台灣俗語:「夏至,風颱就出世」。也是這時節的氣候特色。 夏至神以一赤足小童,一手舉著小火把另一持芭蕉葉送風,意味炎炎夏日到來。 小暑神也頗為有趣,由於極盛而返,夏至過後夜逐漸增長,陰氣加重,白日陽光照耀更加炎熱,所以小暑神請穿著無袖披背的小鬼來擔任,而一手扇,一手小火爐,象徵比夏至更加炎熱的氣候。
【關於節氣小旅行】: 節氣小旅行是今年給自已的旅遊計劃,希望用一年24次的小旅行,走遍雲嘉南各地,不同時節品味不同旅程。 夏至到小暑,熱力四射,讓我們心想上山求得一襲清涼,於是我們走上大凍山在清新杉林間漫步。 【您也可以參考40男的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食遊記總整理】
行走阿里山、流連森林美景、享受緩慢時光【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食遊記總整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