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捷運劍潭站,直接沿著路往北走,文林路和大東路路口,這裡是我印象中的夜市入口,我機車曾經在此被「拖吊」,從此學會要乖乖停好機車。 以前都是由此走大東路北上,再轉入土林市場或慈誠宮,但數十年沒來,心想走大圈一圈由文林路在轉大南路再走大東路南下,走一整個夜市區,做十多年最後一次的重遊。 ▲我印象中的夜市核心,就在土林市場和慈誠宮一帶。 士林夜市裡有許多有名的店家相當出名,如豪大大雞排、王記青蛙下蛋,而一旁現場製作的甩餅看起來人氣也很旺。 在豪大大雞排對面看到十全藥燉排骨的店面,招牌上掛著「逛士林必嚐美食,未嚐十全枉士林。」心想店家很有心喔!雖然從前較常吃的那一家好像不在這裡,但十多年沒來,沒做功課,走了一整天肚子早餓扁了,先來嚐看看。 來台北吃藥燉排骨我向來喜歡再點一碗滷肉飯,但今天才入內還沒有坐下,就被老闆娘叫住連珠的問要我先點餐,心中還沒有準備好,也沒有時間觀察店家滷鍋,再加上還想吃其他小吃,就單點一碗藥燉排骨,沾上沾醬簡簡單單的吃上一碗。 對我而言,藥燉排骨首重湯頭,不管是濃濃中藥味,或是簡單甘醇口感,都在於店家的調配方式和訴求客戶群,這裡的中藥味不會濃郁,但味道甘醇,冷冷的天來喝上一碗正是剛好,而排骨燉到鬆軟,一咬即開,整體感做的很不錯,對我而言唯一感覺就少了一種吃完後還有餘韻,還想再來一碗,不過今天還有其他的夜市小吃再走下去吧! 回來後上網查了一下,大學較常吃的應該是士林海友十全排骨,下次再來嚐看看。 豪大大雞排(士林總店)對面。 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113號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步由司法院、重慶南路、沿著愛國西路而來,想走入中正紀念堂的方向當然要由中正紀念堂主體正對面,原本標示「大中至正」,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被改名為「自由廣場」的正門牌樓,它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以前最愛由中央拱門間遠望中正紀念堂本體,角度瑰麗,氣勢雄偉。 廣場前原本就有許多鴿子,剛好有一對母子在此餵鴿子,我喜歡用這樣的感覺看廣場上的人們,幸福原本就是件簡單的事。 走入看看二廳院建築。都是較尊貴的重檐式屋頂,但台北國家戲劇院為最尊貴的廡殿頂,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明清時只有皇家與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次為歇山式。而國家音樂廳的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若想知道更詳細不妨參考維基百科內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7%E5%B1%B1%E5%BC%8F ▲傳統宮殿式建築上的「仙人走獸」。 重脊頭前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據傳是齊閩王田地),其後是一排小神獸,最高貴可以到十個,最後面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神獸統稱「走獸」。 只是二廳院上的走獸因為遠,看起來只是一排小點,無法看到他們的樣貌,所以近拍一旁的圍牆屋簷。 其實現今的中正紀念堂早就成為台北市民喜歡的公用綠地,我也在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群間閒走,漫步的放鬆心情。 迴廊與角亭是紀念堂裡最多人拍照的地方(我們大學時也都來此拍照),而外側靠人行道的牆面上,每隔4.5公尺有嵌一個中式燈籠窗,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不過記得大學念書時有學弟指著梅花造型燈籠窗的說道:「這就是中正廟的圖騰。」當年我也頗認同。 而今,我認為不該再以政治去看他,因為過去的政治環境,才會出現這樣一座集中華文化傳統特色的建築,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去看它,雖然主體是藍白兩色,是國旗也是國民黨黨旗上主要的顏色,但何不再更廣角去看,它的形成,本就是我們過去的歷史,重點是現今,紀念堂已走入我們的生活,而國外的朋友來台北,也都會安排來中正紀念堂一行。 一旁的雲漢池及光華池,搭配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襯托遠方白牆藍瓦的紀念堂主體,感受頗為清幽。 這一次是我首度走入紀念堂主體,我的目標在於四樓的銅像大廳,但先由一樓文物展列室而來,對初步來的網友,強烈的建議可以參考紀念堂官網內有關的述途: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79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逝世,為了紀念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這種事以後不會再發生了),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先生。 紀念堂全體採用的藍白兩色,為旗上主要的顏色(剛好也是國民黨黨旗,所以我的獨派朋友們對此有意見),紀念堂頂部天穹裝飾青天白日12道光芒,四樓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都其政治上意義。 我走入一樓,參觀紀念堂主題展示的文創品與歷史文物。 ▲內部展示中正紀念堂精緻的模型。 一樓的文物展視室和蔣公紀念室,由於陳列先總統蔣介石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葉蕍來此,看到日本遊客和大陸遊客對此特別有興趣,我認為和人的歷史因素有關係。 ▲陳列館內展示先總統蔣介石二部座車,但上圖這一部據說只有坐過一次。 曾為中華民國總統,紀念館裡當然有國家重要文物,如總統當選證書。 而蔣總統本身用過的歷史文物也在此呈現。 據傳當年在日本就是以一幅「橫掃千軍」打動宋美齡芳心,一生相伴。 ▲二人出訪山區時所坐的轎子,當年有轎班隊。 來中正紀念堂最著名的就是四樓的銅像大廳和三軍儀隊交接,不過時間不對,沒有交接儀式,而我只是來此參觀,不碰政治,單單放照片給大家看看,離開走往車站方向國立台灣博物館而去,夜晚要到土林夜市吃小吃。 ▲聞風不動的衛兵,很多觀光客喜歡看的特色。 中正紀念堂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官網:http://www.cksmh.gov.tw/ 三軍儀隊每日交接時間: 上午時間:09:00、10:00、11:00、12:00 下午時間:13:00、14:00、15:00、16:00、17:00 (註:除除夕、初一及機電保養日休館外,開館期間每日整點交接一次。)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步由司法院、重慶南路、沿著愛國西路而來,想走入中正紀念堂的方向當然要由中正紀念堂主體正對面,原本標示「大中至正」,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被改名為「自由廣場」的正門牌樓,它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以前最愛由中央拱門間遠望中正紀念堂本體,角度瑰麗,氣勢雄偉。 廣場前原本就有許多鴿子,剛好有一對母子在此餵鴿子,我喜歡用這樣的感覺看廣場上的人們,幸福原本就是件簡單的事。 走入看看二廳院建築。都是較尊貴的重檐式屋頂,但台北國家戲劇院為最尊貴的廡殿頂,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明清時只有皇家與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次為歇山式。而國家音樂廳的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若想知道更詳細不妨參考維基百科內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7%E5%B1%B1%E5%BC%8F ▲傳統宮殿式建築上的「仙人走獸」。 重脊頭前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據傳是齊閩王田地),其後是一排小神獸,最高貴可以到十個,最後面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神獸統稱「走獸」。 只是二廳院上的走獸因為遠,看起來只是一排小點,無法看到他們的樣貌,所以近拍一旁的圍牆屋簷。 其實現今的中正紀念堂早就成為台北市民喜歡的公用綠地,我也在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群間閒走,漫步的放鬆心情。 迴廊與角亭是紀念堂裡最多人拍照的地方(我們大學時也都來此拍照),而外側靠人行道的牆面上,每隔4.5公尺有嵌一個中式燈籠窗,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不過記得大學念書時有學弟指著梅花造型燈籠窗的說道:「這就是中正廟的圖騰。」當年我也頗認同。 而今,我認為不該再以政治去看他,因為過去的政治環境,才會出現這樣一座集中華文化傳統特色的建築,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去看它,雖然主體是藍白兩色,是國旗也是國民黨黨旗上主要的顏色,但何不再更廣角去看,它的形成,本就是我們過去的歷史,重點是現今,紀念堂已走入我們的生活,而國外的朋友來台北,也都會安排來中正紀念堂一行。 一旁的雲漢池及光華池,搭配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襯托遠方白牆藍瓦的紀念堂主體,感受頗為清幽。 這一次是我首度走入紀念堂主體,我的目標在於四樓的銅像大廳,但先由一樓文物展列室而來,對初步來的網友,強烈的建議可以參考紀念堂官網內有關的述途: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79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逝世,為了紀念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這種事以後不會再發生了),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先生。 紀念堂全體採用的藍白兩色,為旗上主要的顏色(剛好也是國民黨黨旗,所以我的獨派朋友們對此有意見),紀念堂頂部天穹裝飾青天白日12道光芒,四樓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都其政治上意義。 我走入一樓,參觀紀念堂主題展示的文創品與歷史文物。 ▲內部展示中正紀念堂精緻的模型。 一樓的文物展視室和蔣公紀念室,由於陳列先總統蔣介石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葉蕍來此,看到日本遊客和大陸遊客對此特別有興趣,我認為和人的歷史因素有關係。 ▲陳列館內展示先總統蔣介石二部座車,但上圖這一部據說只有坐過一次。 曾為中華民國總統,紀念館裡當然有國家重要文物,如總統當選證書。 而蔣總統本身用過的歷史文物也在此呈現。 據傳當年在日本就是以一幅「橫掃千軍」打動宋美齡芳心,一生相伴。 ▲二人出訪山區時所坐的轎子,當年有轎班隊。 來中正紀念堂最著名的就是四樓的銅像大廳和三軍儀隊交接,不過時間不對,沒有交接儀式,而我只是來此參觀,不碰政治,單單放照片給大家看看,離開走往車站方向國立台灣博物館而去,夜晚要到土林夜市吃小吃。 ▲聞風不動的衛兵,很多觀光客喜歡看的特色。 中正紀念堂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官網:http://www.cksmh.gov.tw/ 三軍儀隊每日交接時間: 上午時間:09:00、10:00、11:00、12:00 下午時間:13:00、14:00、15:00、16:00、17:00 (註:除除夕、初一及機電保養日休館外,開館期間每日整點交接一次。)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步由司法院、重慶南路、沿著愛國西路而來,想走入中正紀念堂的方向當然要由中正紀念堂主體正對面,原本標示「大中至正」,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被改名為「自由廣場」的正門牌樓,它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以前最愛由中央拱門間遠望中正紀念堂本體,角度瑰麗,氣勢雄偉。 廣場前原本就有許多鴿子,剛好有一對母子在此餵鴿子,我喜歡用這樣的感覺看廣場上的人們,幸福原本就是件簡單的事。 走入看看二廳院建築。都是較尊貴的重檐式屋頂,但台北國家戲劇院為最尊貴的廡殿頂,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明清時只有皇家與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次為歇山式。而國家音樂廳的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若想知道更詳細不妨參考維基百科內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7%E5%B1%B1%E5%BC%8F ▲傳統宮殿式建築上的「仙人走獸」。 重脊頭前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據傳是齊閩王田地),其後是一排小神獸,最高貴可以到十個,最後面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神獸統稱「走獸」。 只是二廳院上的走獸因為遠,看起來只是一排小點,無法看到他們的樣貌,所以近拍一旁的圍牆屋簷。 其實現今的中正紀念堂早就成為台北市民喜歡的公用綠地,我也在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群間閒走,漫步的放鬆心情。 迴廊與角亭是紀念堂裡最多人拍照的地方(我們大學時也都來此拍照),而外側靠人行道的牆面上,每隔4.5公尺有嵌一個中式燈籠窗,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不過記得大學念書時有學弟指著梅花造型燈籠窗的說道:「這就是中正廟的圖騰。」當年我也頗認同。 而今,我認為不該再以政治去看他,因為過去的政治環境,才會出現這樣一座集中華文化傳統特色的建築,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去看它,雖然主體是藍白兩色,是國旗也是國民黨黨旗上主要的顏色,但何不再更廣角去看,它的形成,本就是我們過去的歷史,重點是現今,紀念堂已走入我們的生活,而國外的朋友來台北,也都會安排來中正紀念堂一行。 一旁的雲漢池及光華池,搭配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襯托遠方白牆藍瓦的紀念堂主體,感受頗為清幽。 這一次是我首度走入紀念堂主體,我的目標在於四樓的銅像大廳,但先由一樓文物展列室而來,對初步來的網友,強烈的建議可以參考紀念堂官網內有關的述途: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79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逝世,為了紀念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這種事以後不會再發生了),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先生。 紀念堂全體採用的藍白兩色,為旗上主要的顏色(剛好也是國民黨黨旗,所以我的獨派朋友們對此有意見),紀念堂頂部天穹裝飾青天白日12道光芒,四樓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都其政治上意義。 我走入一樓,參觀紀念堂主題展示的文創品與歷史文物。 ▲內部展示中正紀念堂精緻的模型。 一樓的文物展視室和蔣公紀念室,由於陳列先總統蔣介石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葉蕍來此,看到日本遊客和大陸遊客對此特別有興趣,我認為和人的歷史因素有關係。 ▲陳列館內展示先總統蔣介石二部座車,但上圖這一部據說只有坐過一次。 曾為中華民國總統,紀念館裡當然有國家重要文物,如總統當選證書。 而蔣總統本身用過的歷史文物也在此呈現。 據傳當年在日本就是以一幅「橫掃千軍」打動宋美齡芳心,一生相伴。 ▲二人出訪山區時所坐的轎子,當年有轎班隊。 來中正紀念堂最著名的就是四樓的銅像大廳和三軍儀隊交接,不過時間不對,沒有交接儀式,而我只是來此參觀,不碰政治,單單放照片給大家看看,離開走往車站方向國立台灣博物館而去,夜晚要到土林夜市吃小吃。 ▲聞風不動的衛兵,很多觀光客喜歡看的特色。 中正紀念堂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官網:http://www.cksmh.gov.tw/ 三軍儀隊每日交接時間: 上午時間:09:00、10:00、11:00、12:00 下午時間:13:00、14:00、15:00、16:00、17:00 (註:除除夕、初一及機電保養日休館外,開館期間每日整點交接一次。)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步由司法院、重慶南路、沿著愛國西路而來,想走入中正紀念堂的方向當然要由中正紀念堂主體正對面,原本標示「大中至正」,九十六年(2007年)12月7日被改名為「自由廣場」的正門牌樓,它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高三十公尺,寬八十公尺,以前最愛由中央拱門間遠望中正紀念堂本體,角度瑰麗,氣勢雄偉。 廣場前原本就有許多鴿子,剛好有一對母子在此餵鴿子,我喜歡用這樣的感覺看廣場上的人們,幸福原本就是件簡單的事。 走入看看二廳院建築。都是較尊貴的重檐式屋頂,但台北國家戲劇院為最尊貴的廡殿頂,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明清時只有皇家與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次為歇山式。而國家音樂廳的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若想知道更詳細不妨參考維基百科內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7%E5%B1%B1%E5%BC%8F ▲傳統宮殿式建築上的「仙人走獸」。 重脊頭前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仙人(據傳是齊閩王田地),其後是一排小神獸,最高貴可以到十個,最後面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神獸統稱「走獸」。 只是二廳院上的走獸因為遠,看起來只是一排小點,無法看到他們的樣貌,所以近拍一旁的圍牆屋簷。 其實現今的中正紀念堂早就成為台北市民喜歡的公用綠地,我也在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群間閒走,漫步的放鬆心情。 迴廊與角亭是紀念堂裡最多人拍照的地方(我們大學時也都來此拍照),而外側靠人行道的牆面上,每隔4.5公尺有嵌一個中式燈籠窗,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不過記得大學念書時有學弟指著梅花造型燈籠窗的說道:「這就是中正廟的圖騰。」當年我也頗認同。 而今,我認為不該再以政治去看他,因為過去的政治環境,才會出現這樣一座集中華文化傳統特色的建築,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去看它,雖然主體是藍白兩色,是國旗也是國民黨黨旗上主要的顏色,但何不再更廣角去看,它的形成,本就是我們過去的歷史,重點是現今,紀念堂已走入我們的生活,而國外的朋友來台北,也都會安排來中正紀念堂一行。 一旁的雲漢池及光華池,搭配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襯托遠方白牆藍瓦的紀念堂主體,感受頗為清幽。 這一次是我首度走入紀念堂主體,我的目標在於四樓的銅像大廳,但先由一樓文物展列室而來,對初步來的網友,強烈的建議可以參考紀念堂官網內有關的述途: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79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逝世,為了紀念他次年行政院就破土開建中正紀念堂(這種事以後不會再發生了),設計師是設計圓山大飯店的楊卓成先生。 紀念堂全體採用的藍白兩色,為旗上主要的顏色(剛好也是國民黨黨旗,所以我的獨派朋友們對此有意見),紀念堂頂部天穹裝飾青天白日12道光芒,四樓銅像朝西面對總統府和中國大陸,都其政治上意義。 我走入一樓,參觀紀念堂主題展示的文創品與歷史文物。 ▲內部展示中正紀念堂精緻的模型。 一樓的文物展視室和蔣公紀念室,由於陳列先總統蔣介石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葉蕍來此,看到日本遊客和大陸遊客對此特別有興趣,我認為和人的歷史因素有關係。 ▲陳列館內展示先總統蔣介石二部座車,但上圖這一部據說只有坐過一次。 曾為中華民國總統,紀念館裡當然有國家重要文物,如總統當選證書。 而蔣總統本身用過的歷史文物也在此呈現。 據傳當年在日本就是以一幅「橫掃千軍」打動宋美齡芳心,一生相伴。 ▲二人出訪山區時所坐的轎子,當年有轎班隊。 來中正紀念堂最著名的就是四樓的銅像大廳和三軍儀隊交接,不過時間不對,沒有交接儀式,而我只是來此參觀,不碰政治,單單放照片給大家看看,離開走往車站方向國立台灣博物館而去,夜晚要到土林夜市吃小吃。 ▲聞風不動的衛兵,很多觀光客喜歡看的特色。 中正紀念堂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官網:http://www.cksmh.gov.tw/ 三軍儀隊每日交接時間: 上午時間:09:00、10:00、11:00、12:00 下午時間:13:00、14:00、15:00、16:00、17:00 (註:除除夕、初一及機電保養日休館外,開館期間每日整點交接一次。)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西門站回到中山堂,我的腳步轉往總統府、司法院、最高法院,行程約略如上圖(用google map做的地圖)而來。 走到博愛路和寶慶路口這一帶,愈接近總統府,愈可以看到許多古老的建築物,剛感覺路旁的建物面磚典雅,建築雄穩,心想這建物一定非凡有地位,看到招牌原來是台灣銀行國際部,台灣管錢又安全的單位,難怪有所不同。 博愛路和寶慶路口就進入總統府的範圍,看看還在綠樹中的總統府和參觀銅製佈告上隱約映照建物,再沿著寶慶路走。 ▲總統府開放參觀需知銅製佈告上映照建物,拍的不好,自已卻覺得有意思。 沿著寶慶路邊走,遠觀路對面的台灣銀行,1938年重建的台灣銀行,為日本建築家西村好時設計,大倉組施工,1939年完工,由側門來看,沒有正面的四轉角渾重臺柱、列柱等正面裝飾,但側邊的柱型及花崗石牆體及列柱仍有金融機構應有的莊嚴、厚重與安定,並以建物表現出穩重而理性的莊嚴美感。 【威權到民主之路的象徵-總統府】 我是民國78年上台北念書的,我們這個年齡的學生,當時對總統府或博愛特區,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或敬畏,來到此,看到樹下站著平頭的年輕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憲兵,第二個反應就是離開,那時如果有人說要來拍總統府的建築,我一定認為他腦袋壞了。而今我北上歷史散步,我特別由重慶南路走過總統府正面,近距離來拍攝總統府正面。 臺灣總統府原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總督府新廳舍的設計案,是採用公開懸賞競圖的方式,結果第一名懸缺,採用二等獎的長野宇平治作品為藍圖,最後由森山松之助重新檢討修正後決定。並將中央塔樓由六層樓高拉至十一層樓,讓建築物外觀更雄偉壯觀,象徵最高權力核心的意味濃厚。 受後文藝復興式的影響,總督府立面充滿古典建築語彙,包括柱列、山牆、牛眼窗、圓拱窗、羅馬柱式、托座、複柱等。柱頭為簡潔多立克柱式,可參考總統府網頁亦多有說明,而我就是由重慶南路穿過凱達格蘭大道,看到重重的戒護人員和莊嚴的舊日統治建築,但臺灣已經民主化國家,雖然府內仍有最高權力者,他的權力來自人民的授權,這是國家的進步。 而我,當然要拍正上方高60公尺,11層樓高的「中央塔樓」。心想若回到日治時期由此遠眺,在,高聳入雲的中央塔樓,視野遼闊,俯瞰台北城,所有的人與土地彷彿就在腳下,統治者的威嚴,在建築上完整呈現。 看到對面的北一女小綠綠,心想當年大學好多學妹就由此畢業的,他們每日在特區裡求學,視野和看法自然和我們南部有所不同,我決定繞總統府一圈,可體驗這日治以來的建築風格。 來到長沙街,突然看到遠方似乎有仿希臘風建築,我決定走過來看看,原來是2004年啟用的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 走到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我有種來到美國聯邦高等法院前的感受,立面前方有典雅的希臘立柱,牆體厚實,顏色與黃土地同色系,再搭配仿巴洛克式的牛眼窗設計,讓我有莊嚴、穩定、厚實的典雅的莊嚴美感,我總是這樣的認為,各公務機關再從事大樓設計時,應該將建築之美設計入列,而後他會成為城市美學的一部份,這幢莊嚴的高等法院大廈,雖然短短數年,卻做了最好的示範。 告別行道樹環繞的總統府,往中正記紀念堂走去,我先經過司法院,司法院現址,是清朝時供奉關公的武廟,日治時,於1929年將武廟拆除,改建法院,日據時代臺灣最高司法機關。 ▲本土竹節內含鑽石的窗戶下修飾。 在建築風格為現代主義潮流,故井手薰設計時捨棄古典式建築繁複、華麗裝飾,改採簡潔外觀線條,但仍保有拱門、拱窗等古典式建築常見的設計,但也較為簡化。 走過這一幢有興亞式屋頂的日治建築(復興東亞之意),我走向日本遊客最有興趣的中正紀念堂而去。 司法院中央塔屋頂。以小八角形尖頂,屋頂四周呈波浪曲線,稱為興亞式屋頂。 台灣銀行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0號 總統府 建築風華網頁: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200 最高法院 台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6號。 司法大廈 國定古蹟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4號 西元1929年~1934年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大桃酥,酥脆美味又不帶油耗味的良品。 走到捷運西門站,心中所想,就是喝杯咖啡,於是加緊腳步來到蜂大。 ▲門口的冰滴咖啡,就是蜂大的招牌。 走入內,由於一樓已經滿座,服務人員引導我上二樓。蜂大咖啡原本是西門雙王(西瓜大王、蜜峰大王)之一,由於養蜂太辛苦,再加上老闆本身愛喝咖啡,於是就因此逐成專賣咖啡的專門店。入內看價目表,這裡的咖啡品質好,單品豆要價也不高,同樣85元的單品咖啡,我在其他店家往往要120~150大洋才能喝到。 今天走了很久,每天自已泡茶、煮咖啡的我,知道現在不適合單品豆,一杯加入巧克力的義式摩卡,再拿出平板上網閒逛,最適合現在的我。 一般的義式摩卡,通常以1/3的Espresso、再加上2/3巧克力(糖漿、粉)和牛奶而成。 義式摩卡不是單品豆的「摩卡咖啡」!從前以葉門摩卡港運出的咖啡豆,烘煮出「摩卡咖啡」其味道帶著果香與酸,另外還有淡淡的巧克力味,打響摩卡咖啡美名,讓後來加入巧克力的咖啡也被多冠上「摩卡」之名。 蜂大咖啡以義式Express為基底,有濃縮咖啡特有的濃香,再搭配奶和巧克力的香甜,讓走一整個早上看古蹟的我,補充熱量,也提振精神,最重要的咖啡館消磨時光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享受。 放鬆心情,在咖啡館沈澱心靈,所以「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去咖啡館的路上。」而我正在咖啡館,準備轉往下一個景點去喝咖啡。 蜂大咖啡 電話: 02-2371-9577 官網:http://www.fongda.com.tw/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大桃酥,酥脆美味又不帶油耗味的良品。 走到捷運西門站,心中所想,就是喝杯咖啡,於是加緊腳步來到蜂大。 ▲門口的冰滴咖啡,就是蜂大的招牌。 走入內,由於一樓已經滿座,服務人員引導我上二樓。蜂大咖啡原本是西門雙王(西瓜大王、蜜峰大王)之一,由於養蜂太辛苦,再加上老闆本身愛喝咖啡,於是就因此逐成專賣咖啡的專門店。入內看價目表,這裡的咖啡品質好,單品豆要價也不高,同樣85元的單品咖啡,我在其他店家往往要120~150大洋才能喝到。 今天走了很久,每天自已泡茶、煮咖啡的我,知道現在不適合單品豆,一杯加入巧克力的義式摩卡,再拿出平板上網閒逛,最適合現在的我。 一般的義式摩卡,通常以1/3的Espresso、再加上2/3巧克力(糖漿、粉)和牛奶而成。 義式摩卡不是單品豆的「摩卡咖啡」!從前以葉門摩卡港運出的咖啡豆,烘煮出「摩卡咖啡」其味道帶著果香與酸,另外還有淡淡的巧克力味,打響摩卡咖啡美名,讓後來加入巧克力的咖啡也被多冠上「摩卡」之名。 蜂大咖啡以義式Express為基底,有濃縮咖啡特有的濃香,再搭配奶和巧克力的香甜,讓走一整個早上看古蹟的我,補充熱量,也提振精神,最重要的咖啡館消磨時光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享受。 放鬆心情,在咖啡館沈澱心靈,所以「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去咖啡館的路上。」而我正在咖啡館,準備轉往下一個景點去喝咖啡。 蜂大咖啡 電話: 02-2371-9577 官網:http://www.fongda.com.tw/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蜂大桃酥,酥脆美味又不帶油耗味的良品。

文章標籤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大桃酥,酥脆美味又不帶油耗味的良品。 走到捷運西門站,心中所想,就是喝杯咖啡,於是加緊腳步來到蜂大。 ▲門口的冰滴咖啡,就是蜂大的招牌。 走入內,由於一樓已經滿座,服務人員引導我上二樓。蜂大咖啡原本是西門雙王(西瓜大王、蜜峰大王)之一,由於養蜂太辛苦,再加上老闆本身愛喝咖啡,於是就因此逐成專賣咖啡的專門店。入內看價目表,這裡的咖啡品質好,單品豆要價也不高,同樣85元的單品咖啡,我在其他店家往往要120~150大洋才能喝到。 今天走了很久,每天自已泡茶、煮咖啡的我,知道現在不適合單品豆,一杯加入巧克力的義式摩卡,再拿出平板上網閒逛,最適合現在的我。 一般的義式摩卡,通常以1/3的Espresso、再加上2/3巧克力(糖漿、粉)和牛奶而成。 義式摩卡不是單品豆的「摩卡咖啡」!從前以葉門摩卡港運出的咖啡豆,烘煮出「摩卡咖啡」其味道帶著果香與酸,另外還有淡淡的巧克力味,打響摩卡咖啡美名,讓後來加入巧克力的咖啡也被多冠上「摩卡」之名。 蜂大咖啡以義式Express為基底,有濃縮咖啡特有的濃香,再搭配奶和巧克力的香甜,讓走一整個早上看古蹟的我,補充熱量,也提振精神,最重要的咖啡館消磨時光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享受。 放鬆心情,在咖啡館沈澱心靈,所以「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去咖啡館的路上。」而我正在咖啡館,準備轉往下一個景點去喝咖啡。 蜂大咖啡 電話: 02-2371-9577 官網:http://www.fongda.com.tw/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喜歡來台北城旅遊,歡迎參考】【向前行-我的台北打拼夢】台北市食遊記總整理【本次旅遊行程】

1、台北三大老麵店之一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2、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一)迪化街一段、涼洲街以北街屋、156號林五湖本館 3、尋訪航運時代的大稻埕歷史足跡(二)辜家鹽館、貴德街陳天來故居 4、台北歷史小散步-撫台街洋樓旁的滷鍋香-鄭記豬腳肉飯 5、台北歷史小散步-中山堂(台北公會堂) 6、【西門町的咖啡香】蜂大咖啡品味義式摩卡 7、【由殖民統治、威權走向民主之路】總統府、司法院、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外散步 8、中華文化的觀光瑰寶-中正紀念堂 9、【我逛夜市的習慣小吃】土林夜市十全藥燉排骨 10、【走入地下室的士林市場】天母老劉胡椒餅、大頭龍蚵仔煎、王家青草茶 11、【莊嚴敬肅的氛圍中、走訪靜寂古樸的廟街文化】新莊廟街初訪 12、新北市新莊區美食小吃-阿嬤的古早味(四神湯、肉燥乾麵) 13、【華山文化園區】古蹟城裡的雨天尋幽閒遊 14、【改變我對米粉湯觀念的小吃店家】台北市三禾米粉湯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