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閱讀之後的瞭解,我更清楚三義是有名的木雕之鄉,但能塑造這木雕之鄉,就在於滿佈山城綠意的樟樹,除了木雕之美外,油桐飛雪、流螢共舞、客家風情和鐵道文化上也是三義現今的特色,而追尋舊鐵道的最高點,則是單車生活不可不騎的一條道路。 追尋過往,民國八十七年新舊山線切換完成,三義到后里間的舊山線各站停駛,從此各站間開始有了不同的命運,而位於舊山線北端的勝興車站,由於鄰近三義交流道,公路交通方便,再加上沿路有最美麗的山林景緻和三個百年古蹟,鐵道雖然停駛,但每逢星期假日,訪舊懷古的遊客如潮,我們的足跡當然也來此一觀。 【訪老街、品客家美食、順訪山線最高點】 假日步行車站前的道路,現今以勝興舊地名十六來分規劃成的商店街,各類的客家小吃、文物就在路旁開店,也方便遊客體會客家風情。
車站前的虎泉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水協仔"(台語,意指抽水唧筒),對勝興的居民而言,是自來水接通前,鄰近居民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為記念虎泉在勝興車站旁歷史意義,客委會於2007年10月為虎泉立匾,對女兒而言,虎泉就是一個玩水的"水協仔",她們當然要來試一試。
【百年木造勝興風華】
勝興車站建於民國前五年,由於建站時規劃很好的工法,木造本體的每根樑柱桁桷,都使用榫頭和榫眼結合,樑柱銜接時完全不用鐵釘,因此能歷經百年寒暑,仍舊保留完整,也使勝興車站成為舊山線中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車站。 而且以堪輿學智慧來看,勝興車站的設計也是有趣,在地理位置上勝興車站正處於關刀山山麓,周圍有九座虎頭形狀的山頭,在勘輿學上屬「虎」 穴,為了趨吉保安,故站體每個小角落的設計,如屋簷飾板做成鋸齒狀,樑柱柱頭上分別有八卦和尖矛等造型,以「堅兵破九虎」的格局,希望能「鎮煞避邪、趨吉保安」,也形成勝興不同一般車站的特色。 我們一行人,在車站的角落裡靜靜的坐著,讓心情沈靜放空,這百年的木造車造,歷經百年時光的洗滌,本身就帶著一種無法言諭的味道,放慢是你體會他最佳的方式。
【開天二號隧道、穿梭百年風情】

~穿梭~ 葉蕍(40男) 「我踏著單車而來 只因你在山中 在海濱 一道長路牽引兩方 歷經二十載的塵封 所有的風華都已洗去 但古拙淡雅的你 仍舊一如往昔 歷經二十載的等待 多少物換星移的年華 而我終於遇見你 在你回到最美麗的時刻。」 40男寫過這樣的新詩,來描述單車穿梭隧道的感受,而靠近勝興車站的北洞口,全長726公尺103歲的二號隧道口,仍隱約可看後藤新平親提的「開天」門額,我們帶著女兒拿著單車上的手電筒步行進入幽暗的隧道,由於視線不佳,更可以感受腳下凹凸不平的碎石子和枕木道路,那是一種穿梭時空,在混渾沌不明的黑暗中摸黑前行的情趣,女兒們邊走邊唱著歌,良久穿過隧道,光明乍現,翠綠的山色和鐵道劃向遠方而去,心情也跟著豁然開朗。 剛換二顆牙小女兒,笑起來特別可愛,很得意的拿著在十六份道上所買的雞蛋冰外殼,要我在隧道幫她拍下記錄,記錄她成功的穿梭百年時光,邊走邊吃的好心情。
【氣勢磅礡的龍騰斷橋】
離開了勝興車站,開始了我們的單車行程,道路是綿延數百公尺連續上坡路程,雖然約略只有1~2公里的行程,卻要考驗騎車者的功力,我不斷的腳踏,汗水奔流,但立志騎遍台灣319鄉的我,還是很成功的騎上來。 上坡過了停車場後,車道就是連續的急彎下坡,小朋友們在此開始騎乘,單車一路下坡,是很輕鬆的御風行程,由於是山城下坡,陡度略陡要多加小心,但充滿綠意的林像和美麗的舊山線,在車道旁跟著劃向遠方,單車騎乘輕鬆又自在,為了安全,好友仲宣特別開車壓後當保姆車,順便阻擋急駛而來的小轎車,而我們一行人則順勢的滑向最後一個百年景點「龍騰斷橋」。
龍騰斷橋被稱為是「台灣鐵路的藝術極品」原本是台灣鐵路舊山線的高架鐵橋,橋樑主體以磚拱、鋼板樑和鋼桁樑分段建構,工程跨越龍騰溪深谷,紅磚材質在百年歲月之後,那呈現一種古樸之美,但1935年4月21日關刀山大地震時,橋墩受損斷裂從此形成斷橋遺跡,反而成為苗栗舊山線最美的地標,921大地震再次將部分橋墩毀損,雖然二度受損,深具古樸之美的橋墩遺蹟,仍是遊客心中最美的山線藝術品,鐵道火車穿越斷橋缺口,更是鐵道迷不斷追尋的鐵道景像。 單車女孩三度前來,經過數年的時光,她已經較懂得去欣賞古蹟之美,果然不斷的旅行,能帶給人不同的成長與感受。
來訪三義,三百年的光陰故事,是豐潤心靈最美的感受,這時光所蘊釀的美景感受,沒有親自前來,是無法有美麗的感受的,放空心靈,百年山城是一場美麗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