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井仔腳鹽田-兼具體驗和景觀的功能 北門鄉井仔腳鹽田是現今台灣保留最完整也最古老的鹽田,開闢歷史要溯及1818年,先民由佳里外渡頭鹽田搬遷至此,因逐水井而居,故命名井仔腳,也開啟井仔腳晒鹽歲月,這一晒就將近200年的時光。 以鹽田結構分類,台灣鹽田有瓦盤和土盤兩種。井仔腳為瓦盤鹽田,瓦盤就是早年的屋瓦,由於粗鹽在瓦盤上有結晶時間短、成鹽速度快的優點,再加上瓦片確實隔離了粗鹽和土壤黏接,可採收鹽粒小又更潔淨的粗鹽,故闢為鹽田。 早期鹽工經常全家出動,以人力在鹽田的結晶池上鋪設破裂的瓦片,瓦片連結時要片片緊密紮實再以石輪輾平,建構出紮實平整的鹽田。 ▲孩子們從推鹽、挑鹽中體驗鹽田的工作內容。 近年來台灣晒鹽因不具經濟價值,多數鹽田採廢晒的政策。而後雲嘉南濱海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為發展觀光,體驗鹽鄉人文,將部分鹽田復晒,讓民眾體驗鹽工生活。 復晒後的井仔腳鹽田,重建瓦盤鹽田時在選材上的略加變化的特點,先從埔里酒場運來眾多不再釀酒的酒甕,取代過去的屋瓦基材,並將酒甕逐一打破,酒甕碎片密實的鋪陳在鹽田,重現新穎的瓦盤鹽田,在南台驕陽照射下,對應出繽紛瑰麗般的色彩,成為北門鹽鄉壯麗的人文景觀。帶著孩子前來,讓小朋友親身推鹽,玩樂中體會當年鹽工辛勞晒鹽以賺取溫飽的過往,不正是旅遊過程中最珍貴的生活體驗嗎? ▲鹽鄉解說人員,說明用石輪密實壓平鹽田。 ▲以釀酒的酒甕取代過去的屋瓦基材。 金河診所 烏腳病文化園區 來北門鄉應當一訪金河診所,這是一個愛鄉土,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早年的北門鄉缺乏自來水,村人長期飲用地下水,但無色無味的地下水含大量的砷,引發烏腳病的悲劇。 ▲金河診所現已更名為烏腳病文化園區。 所幸王醫師無私的奉獻,將他的能力貢獻出來,幫北門人解決痛苦,而後政府由8公里外學甲鎮引入自來水,才解決北門人的痛苦。因此,北門鄉民深刻體悟到「水資源雖不昂貴,但很珍貴」。診所現已更名為烏腳病文化園區,擺設烏腳病相關文物事蹟,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空氣中蘊含的獨特氣氛,在靜謐中發人省思。 ▲烏腳病文化園區之一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