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麗的福爾摩莎之地,在經過數十年經濟開發之後,我們也逐漸發現,工業發展之外,唯有發展出精緻有機農業,才能保護福爾摩莎土地的純樸美景。 但想種有機米,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改變習慣。(這是談到種米,國忠兄的第一句話) 對喜好香米口感的我而言,松禾香米種植台農秈22號,顆粒大小屬於中粒型品種,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煮出來的米飯具有淡雅清香,口感香Q。 我常買香米或台梗九號到老婆娘家,送給我那有數十年耕作經驗的岳父母品嚐。(他的農地因為本身較忙碌而休耕中),一向挑嘴又有農耕經驗的岳父大人,也常稱讚賴家松禾好吃,比他自己種的還好吃。 只是岳父大人不認為台灣可以發展出有機農業,常常對我說:「有機,就是白天有機,晚上偷偷去放農藥。」 對這一點我很不服氣,但沒有下過田,對於農業完全門外漢的我,只能聽他講述無法為有機農夫辯駁。 這時看到國忠兄在米袋上印有觀迎蒞園參觀,於是我和同事茂哥談起參觀農田,他說道:「四月正是參觀農田的好時間,為了有機耕作,不使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不用除草劑,現在引進農改場研究的滿江紅技術來止雜草,兼做夏日綠肥。」 於是約了國忠兄,葉蕍單車騎來,到民雄尋訪松禾米而來。 在茂哥介紹之後,和國忠兄一同騎車前往賴家農田而來,沿途一同騎車閒聊,對國忠兄較不好意思的地方,葉蕍(40男)習慣騎單車無碳移動,體驗319鄉的美景,為了配合我的來訪,國忠兄也騎了一台T3前來,雖然感到"歹勢",但騎車緩慢的在民雄農村閒遊,這種慢活的生活享受,心神舒暢真的難以筆墨形容。 單車在民雄小鎮裡穿梭,沒多久來到國忠兄的農田,一眼望去,綿延無盡的綠秧搖曳,令人心神清靈。 國忠兄:「這一片農田就是我們松禾米主要的產區,看到這一片翠綠農田,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有機耕作。」 【滿江紅-自然綠肥覆蓋稻田工法】 跟著國忠兄走上農田,有機農作部份大問題就在於田間的雜草(如:稗草),以往慣性農作,農田要灑上除草劑,而國忠兄則是先以農耕機具除草,再種植滿江紅覆蓋稻田,以減少雜草種子發芽。 剛走到田邊,田邊的滿江紅還略較稀疏,但略走入田內,裡面的滿江紅覆蓋滿稻田。 我在台北植物園的網站,查到了以下有關於滿江紅的介紹 http://tpbg.tfri.gov.tw/Portals/plants_book/plants_2_5_48.php 滿江紅科 Azollaceae      滿江紅科的多年生蕨類。植物體三角形,容易斷裂,行無性生殖,繁衍很快。葉作覆瓦狀排列,上表面具有多數微小突起,下表面僅具一層細胞,孢子囊團成對而生。它的水下葉葉片上有許多小穴,穴中有「念珠藻」共生,會固定空氣中的氮,因此滿江紅常被用來做綠肥。秋冬15℃~20℃時,葉片會變紅,故名滿江紅。


愈走入田中,裡面的滿江紅更是生長茂密,踩踏其上,軟中帶著彈性,宛如在大地舖上一層鮮綠柔軟的綠茵地毯。 國忠兄說道:「再過一個月,綠稻更成長茁壯,逐漸將陽光盡掩,失去日照後的滿江紅逐漸死去,化作自然綠肥,不但有機是綠肥,還能幫助農民減少除草。」 國忠兄拔了一把滿江紅給我看看,這互生裂葉的蕨類滿江紅,還真是農民的好幫手。 問起國忠兄道:「滿江紅這樣好用,為什麼我們一路騎來的農田,只有在你的田裡看到,是你獨創的麼?」 「以滿江紅覆蓋滿稻田防稗草,其實是農改場的博士們所研究出來的,只是由農改場到我們的農田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差距,要靠我們農民自行修正,而有些朋友就是這一小步跨不過去,所以就很少人使用,我從事有機農作多年,如何種植使用這也是逐漸得來的心得。」 ▲細綠葉片的滿江紅,既是綠肥也是天然的"排"草劑。 【快速的方法-克稗,但土地得到什麼!】 我笑著問道:「這樣就可以不用除草劑除草了。」 「你說對了一半,滿江紅覆蓋滿稻田的方式是可以減少雜草的產生,但在稻米旁,還是會有雜草,若使用「克稗」這一類的藥物,對農民是快速又方便,但過多的除草劑會導致地力衰竭,和農藥殘留,為了做到真正的有機耕作,我還要顧工來除草,只是我的農田比較麻煩,雜草都長在稻子旁邊。」 國忠兄,一邊彎下腰來拔除一株稗草。 ▲稻草?稗草?沒有種過田的我而言,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我東看西看,實在看不出來,什麼是稗草,什麼是稻草! 國忠兄說道:「稻田裡,稻草與稗仔好像雙胞胎兄弟一樣難以分辨,只有有經驗的農民,才知道如何判斷。為求較快速達成目標,一般慣性農作就直接灑下「克稗」(農藥),因此有些農民會說,藥比人還聰明,他會自動找到稗仔並殺死他,但土地呢?他是有生命的,他會記憶你做過什麼!從事有機的第二年,我才真正體驗,第一年有機農作的好收成,是因為土地中還殘農藥的記憶,所以病蟲害和雜草都不多,收成也好,但第二年就真的很慘,一直修正至今,現在我的感覺,有機農作的土地,由於大地得到自然的平衡,反而比噴灑農藥的慣性農作來的輕鬆,但這條路不好,要有幾年沒有好收成的準備。」 我學國忠兄彎下腰來拔稗草,突然感受到一陣香風籍著呼吸,攢入鼻孔,我忍不住問道:「這是什麼味道,好清香的感覺。」 「感覺很熟悉吧!」 我反覆的在腦海中蒐尋,一陣清風吹來,風襲過稻田綠秧,在稻浪搖曳中,吹拂人一陣陣的清香,又酥又軟的香氣,讓我靈光一閃:「對了,這是我們常吃香米味道。」 國忠哥豎起大姆指的我笑了笑。 原來這香米的香氣,不是只在稻米裡,而是稻米在土地生長時,大地就將他的氣味灌注在稻米裡,有幸來此,在清風中,我才能感受稻米的清香。 我笑道:「那如果我們民雄的農田能夠種植滿香米,那光是在這裡漫遊騎車,輕風吹拂,就是香氣襲人的感動。」 「不可以的,香米只能種植一期,第二期要改種別的品種,不然跟隨颱風而來的飛蝨,會吃光農作,我之前的二期香米,就是這樣完蛋的。」 「那沒有辦法解決麼!」 國忠兄苦笑道:「灑農藥啊!很快就解決問題,可是為了保持有機農作,我們只能看著它不斷的擴大,然後就是一個很慘的收成年,還好我們現在從事有機農作的朋友都是兼職的副業,不然光是生活問題,就無法堅持下去。」 國忠兄很愛憐的看著自已的農地,我可以感受他的土地的深情:「土地是活的,他會記得你所做的一切,當你回到有機農作多年後,其實你所需要做的事反而少了,土地會自動回應你最美的一切,只是你要渡過之前慘淡的幾年,但很多人真的沒辦渡過這幾年,然後就又回到灑農藥的慣性農作方式。」 只是收成好了,但來到市場,還有通路銷售的問題,這對一般農民而言,更是他們較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們邊聊邊走到田邊,國忠兄說道:「這是苕子,這是我冬天的綠肥,而夏天我以滿江紅為主,這樣就可以應付我約略6成的肥料,其餘的再買有機肥來加。」 「苕子?」 「在有機耕作中,氮肥很重要,這時我們需要不同方式的綠肥,而苕子覆蓋地表的效果極佳,可以幫忙抑制雜草生長,兼具綠肥作物。」 於是我又上植物園網站: http://tpbg.tfri.gov.tw/Portals/plants_book/plants_2_3_59.php 看到如下的解說 應用期:2-3月。   苕子原產於歐洲,在台灣以中部一帶種得較多,是新進推廣的綠肥作物。   苕子以10-2月播種最佳,適合稻田或山坡果園栽植,初期生長較慢,長成後莖枝成蔓性匍匐狀,覆蓋效果極佳。1-4月開花,紫紅色的花朵柔美而成串,可美化田園景觀。通常開花時即可翻埋入土,灌水以加速腐爛分解。因為此時的植株柔軟多汁,營養成分也較高,掩埋後容易腐解。在國外,亦有用苕子作牧草。 「你看這一塊農田,就是當時苕子沒有長好,所以農田略帶點黃黃的。 ▲因為怕照片看不出來,我將手橫比拍入鏡頭,果然姆指的地方是較偏黃。 這時一位老農夫,也悠閒的騎著腳踏車過來,和我們輕鬆的打招呼,原來是國忠兄的父親,記得茂哥說過:「松禾,是阮阿伯的名,堂哥國忠以父之名為自已的有機米命名,最主要有交棒的意思,另外!松禾米用台語來說就是尚好米。」 和松禾老先生輕鬆的閒聊,我也該騎車回去了,下次收成時,再找時間來看看金黃色的稻浪搖曳,農村生活之美,還是該單車閒遊才能體會。 PS:本文:【向前一步的幸福】- 探尋民雄松禾米的故事(不包含引用植物園解說),歡迎非商用轉載,轉載前請留言轉載位址即可。


松禾米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東湖村12鄰120-17號。 生產者:賴國忠。 電話:05-2061232。 手機:0933626748 單價:一包2公斤(正負1.5%)裝 200元。 品質:CNS二等。 驗證機構:國立中興大學農產品檢測暨驗證中心。 證書字號:APACC-OT-099_039。 銷售品種:台農秈22號香米、台梗九號、糙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蕍 的頭像
    葉蕍

    葉蕍(葉渝、夜魚)EYE臺灣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