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在格子裡發表自已的我的319鄉隨手記-台北市萬華區-濃濃古早味的艋舺(40男於得獎公佈通知後,才在自已的格公開,請按此連結),於是將文章做了小幅修改,參加比賽,感謝評審,讓40男得獎(優選入圍)。 想看看40男完整的作品麼,歡迎看看: 中視百大商圈優選作品-40男的「萬華遊-品味古早味的艋舺」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小短巷,救人無數】 緊臨艋舺大廟(龍山寺)旁的青草巷,雖然只是一條小小短短的小巷弄,腳一急,略加快腳步,五分鐘就可以走完,小巷雖然短而窄小,卻是全台藥草最大集散地,每天都有上百種青草在此匯集,每次尋訪,總是讓對藥草一無所知的我,看的目不暇給。 即使對藥草一無所知,但內行的看門道,而我這個大外行的,也可以來喝個門道。所以每次到青草巷,總是拿著一杯青草茶,有一搭沒一搭的閒晃。 這家店看一看,那家聞一聞,好像只要如此,有就可以盡收藥草"靈氣"於一身。然後走到巷口,買一點古早味的餅乾,再慢的踱步到"莽葛拾遺"。
【莽葛拾遺-艋舺文化初體會】 「賺吃查某,逞兇鬥狠的黑道,孤單的流浪漢,」的三流刻版印象(流氓、流鶯、流浪漢謂之三流),確實是艋舺無法抹滅的過去,但艋舺有更多為生活打拼的小市民,他們秉性純樸又善良努力,才是真正的艋舺精神和文化,只是人容易拘泥於成見,固擇我總是認為龍蛇雜處的萬華不會有書店,文化層次上也較偏低。 但來到艋舺商圈閒遊,當我踱步到一棟百年閩南式建築,在木造門前,精緻的園藝擺設,遍植的綠色植物很自然搭配前庭成了精緻擺設的小角落。門旁擺放著古拙的石桌石椅,二座舊木門隨意又很自然擺放著,一種很自然又愜意的感受,讓我喜歡上這裡。 走進莽葛拾遺,從有強烈庶民文化性格的艋舺,走入典雅的書香,店裡淡雅素潔的擺設,讓我感到訝異,原來艋舺不但有書店,書店還佈置素潔典雅,這文化的初體驗,讓我感到艋舺其實是活的,他有自已的人事物,以自己的節奏運轉著,只有自已親身走一遭,你才能體會真正的"艋舺"。
【舊中含新的剝皮寮老街】 電影艋舺以剝皮寮老街為拍片場景,拜大賣所賜,剝皮寮老街成為萬華的追星景點,來萬華不來剝皮寮老街走走,好像有點奇怪。約略只有數百公尺左右的剝皮寮老街,於日治大正時期經市街改正計畫,在原本就狹窄的老街南側,建立現今的廣州街,原本的老街反到成為新街後巷,時間就在此和剝皮寮開了一個小玩笑,在廣州街、康定路和昆明街的包圍下,時間在這裡停止轉動,忘了還可以大步的往前走,連萬華當地人都忘了原本在廣洲街的巷弄裡,藏著一條深具生活美感的老街、老樹、老房子,直到市政府重新整理開放,才重新啟動它的時間。 現今的剝皮寮老街,在經過重建"拉皮"之後,時光約略是設定在民國五、六十年代前後,行走此地,雖然略感到有點"奇怪",剝皮寮不像我心中所認定的百年古蹟那樣的古樸,而且整理的過於新穎,反到有一種失真的感覺,但整齊的規劃,復古的觀光設計,仍是值得一遊,再加上電影的拍攝,也帶動無數觀光客前來尋幽訪古,身為一個愛玩的旅人,不可避免的跟著眾人的腳步來此一訪,老街的一切,彷彿將我小時候的環境重現。 翻閱隨意放置於桌上的舊雜誌,卻意外的發現,在外皮陳舊的週刊下,內容竟然是新穎的八卦雜誌,我不禁雅然常笑到,畢竟要全數仿舊難度甚高,舊中帶新則是我來剝皮寮的感受。 旅遊是追求個人心靈的感動,所以每個人喜歡的旅遊方式不會相同,整個剝皮寮老街,我反到喜歡藏在老街巷後的綠化空間,這位於老街北側的街屋、老樹,和老松國小校園僅只一牆之隔,淡雅清靜規劃,翠綠的老樹小徑,散步其中令人神清氣爽。 【華西街夜市生活,最庶民的生猛文化】 「性與食補」的特殊文化,是早年對艋舺新奇印象,記得十七八歲時到台北考大學,當時我們這一群來自中南部的小毛頭,利用晚上沒有考試的時間,相約到華西街來逛逛,一路上看著皮條客拉拉扯扯、呼喊著「少年仔來喔!」和桂林路、廣州街一帶的牆面上,貼著斗大的「淋病」、「陽萎」、「梅毒」的廣告,夜市裡食補的概念,讓殺蛇取鹿茸的進補表演,一直在艋舺夜市裡流傳著,這也是我的華西街的第一個印象,但匆匆的二十個年頭過去了,當年印象中的街景不在,華西街也變成了新穎的觀光夜市。 狹意的華西街夜市,指的就是這規劃完善的華西街觀光夜市,現經已轉型為有名的養生蛇市和腳底按摩區,吸引了很多日本等國外的觀光客來此"嚐鮮"。但對40男這種外地人而言,華西街則廣泛的包含大廟前三條古老街道所形成的夜市區。 我喜歡進入小巷弄間,去尋找店家努力製做的美食原味,最常去排隊買二個著名胡椒餅,帶著令人心醉的椒香餅,隨意的邊走邊吃,再走著廣州街或華西街來一碗甜湯,一碗香濃的魷魚羹和滷肉飯,一邊品味,一邊四處看看,這夜市的人和生活文化,是我最喜愛體會當地生活的方式。
龍山寺-鬧區中的清幽 二級古蹟的龍山寺是艋舺的信仰中心,多次的維修,仍保留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內部古典的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座向,寺廟內的藻井、浮雕、廰門無一不是當時工藝的代表作。 雖然我沒有專業欣賞文化建築的能力,但誰說又一定要有鑑賞能力才能欣賞呢?在這裡你可以任意的走走看看,莊嚴的文化建築,虔誠的祈求,人與宗教的互動,也是龍山寺令人感動的氣氛,我總是陌陌的走著,用心靈去感受這裡的一切。 或許我不是台北人,只是曾經短暫在此停留的過客,所以我總是認為,艋舺是活的,他總是用自已的腳步,慢慢的前進,若你願意到青草巷買杯青草消除匆忙的心情,到小巷弄去尋訪美食小吃,看看當地人的生活,你會發現艋舺依然是那個濃濃古早味的艋舺。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朴子夜市的範圍如下圖 今天先來介紹一下我們最喜愛這一家的羊肉羹麵系列,店家就位於文明南路的路口。 葉蕍向來喜愛的是沙茶羊肉羹麵,這一家的好吃的原因,第一個就在於好的沙茶,40男很少在夜市吃到以"牛頭牌"為沙茶的店家,而富香羹就是以此為基底,所以他的羹湯吃起來,就是比別人多一種好沙茶醬的香濃,再加上店家對掌握燙羊肉的時間剛好,讓羊肉保持鮮嫩,加上燙的也剛好的麵條,整碗麵吃起來就是一種好味道。 單車女孩喜愛的是沙茶魷魚羹,魷魚的表現也輸台北的名家。 我們常常在這裡吃完麵之後再去逛街,有些時候感覺較沒有吃飽,我們就會再吃點小東西,像北海道章魚燒,這一家做的也好,不像一些加盟店做的水準參差不齊,但對於加盟店我總是請大家自行參看,不詳細寫食記。 在夜裡打彈珠、玩射擊和碰碰車是女兒在夜市裡最喜愛的遊戲,也是推薦你可以來一試的活動。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朴子夜市的範圍如下圖 今天先來介紹一下我們最喜愛這一家的羊肉羹麵系列,店家就位於文明南路的路口。 葉蕍向來喜愛的是沙茶羊肉羹麵,這一家的好吃的原因,第一個就在於好的沙茶,40男很少在夜市吃到以"牛頭牌"為沙茶的店家,而富香羹就是以此為基底,所以他的羹湯吃起來,就是比別人多一種好沙茶醬的香濃,再加上店家對掌握燙羊肉的時間剛好,讓羊肉保持鮮嫩,加上燙的也剛好的麵條,整碗麵吃起來就是一種好味道。 單車女孩喜愛的是沙茶魷魚羹,魷魚的表現也輸台北的名家。 我們常常在這裡吃完麵之後再去逛街,有些時候感覺較沒有吃飽,我們就會再吃點小東西,像北海道章魚燒,這一家做的也好,不像一些加盟店做的水準參差不齊,但對於加盟店我總是請大家自行參看,不詳細寫食記。 在夜裡打彈珠、玩射擊和碰碰車是女兒在夜市裡最喜愛的遊戲,也是推薦你可以來一試的活動。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男曾經將推薦的東市場店家列表如下: ▲我的東市場美食地圖。 而吃在東市,就不得不由東市場內最著名的百年老店,王家祖傳本產牛雜湯開始。 王家牛雜湯,爐火開張百年來只專注一味湯品,讓這碗湯在很多嘉義人眼中,可是遠勝過嘉義著名的雞肉飯。 王家食材作法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方,最主要的就是「新鮮」!店家每天凌晨採買現宰的溫體牛的內臟,再清洗至極乾淨,以牛肉塊、牛骨、牛筋和每次川燙的腸肚的餘味為湯底,只放最基本的鹽等調味料熬湯,如此的精簡,卻將食材的原味呈現,這是最簡也最難的地方。 一般來此的客人,先依個人喜好點了一碗牛肉湯或牛雜湯(可以任選部位),再搭配一碗白飯。 這裏的牛雜湯加上薑絲湯頭喝起來很清甜,尤其內容很豐富,從牛肝、牛肚、牛心、牛筋、牛肉、牛腰、牛胃(百頁),王家祖傳本產牛雜湯中皆有,而且都是現煮現燙,這種湯40男建議一下,越晚來牛肉的精華會融入湯頭中讓湯頭越好喝,寒流來時,來喝一碗牛雜湯冷冷的寒意都驅走了。 ▲喝起來很湯頭清甜的牛雜湯和白飯。(由於東市場燈光的因素,在市場內拍的照片會偏青色)。 就因為有這樣的美味,讓我總是不斷的將腳步踏入東市場中,一品這百年爐火所精練的美味。
【東市場中好吃美食】 東市意麵 東市甜米糕和湯圓,甜米糕寫在嘉有碗糕(七)-東市場甜米糕;湯圓寫在東市甜湯。 東市甜湯。 東市場冰品-楊桃冰、粉條冰(和甜米糕為同家店家) 東市場米糕 東市場春捲寫在嘉義尋春記(二) 東市魯熟肉寫在老嘉義人的下午茶魯熟肉(六) 嘉有碗糕(七)-東市場甜米糕 市場地址:嘉義市忠孝路光彩街口。 營業時間:6:00~13:00 嘉義市東市場飲食區13號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定用單車跑遍319鄉(未來沒有了319鄉,但40男還是為以此為目標),我更清楚的明白,我們的土地中,有很多的小地方有另一種小小的美。 在北港的朝天宮之旁,有一個狹窄的街道,因為狹小造成白天日光照射不到,即使白仍暗如同黑夜,在此經商的店家都必須點燈營業,「暗仔街」之名因此而來。 單車由朝天宮跟著下圖而走,路徑是由一級古蹟往三級古蹟義民廟的古早路徑而走。 這樣的路徑,據說在百年前就有,所以對很多北港人而言,古蹟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份,每天往往來的行程,就是由一級古蹟到三級古蹟之間。 關於義民廟的由來,還是要參考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的網站較準確: http://www2.ylccb.gov.tw/content_type/index-1.asp?m=15&m1=7&m2=28&id=65 北港義民廟的成立,主要起於清代中南部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其一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七八八年)的「林爽文事件」;其二為發生於清咸豐、同治年間(一八六二年-一八六三年)的「戴潮春事件」。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會合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於攻客彰化之後,轉兵南下,民變戰局擴延至沿海北港一帶,同時沿海一帶盜匪亦趁勢為亂,引發臺灣中南部地區社會劇烈動亂。當時(乾隆五十二年)北港地區為免於抗清兵勇與盜賊的侵擾,組成「義民團」.......... 乾隆五十三年此一抗清民變全部弭平,北港地區並獲清廷御頒「旌義」金匾,以表揚鄉勇助官禦亂的事蹟,同年六月北港仕紳倡議將義民遺骸合葬瓦棺,並建立「旌義亭」,明訂義民罹難之日為年度祭辰,以資奉祀。
或許是為了記念義民事蹟,義民廟的圍牆上,還有當初義民訓練的壁畫。 騎完了義民廟路徑,我的單車再由次宮口街(今中山路)繞中華路和共和行的路口而來,地面上舖著的地磚,告訴你正前往「暗仔街」的路徑上,一轉彎就是共和街,舊名為蕃薯簽市,過去是北港小鎮販賣售蕃薯簽等糧食的專業市街。 ▲注意哦!暗巷內的小貓,而這家店據說是「新港飴」的發源工廠,。 葉蕍二度由中午和清晨而來,靜寂的小街上,沒有人潮,一度看到小貓正慵懶的曬著冬陽,看著我的單車,沒有任何閃避的意圖,有趣的看著我。 雲林縣長蘇治芬在接受訪問曾說過:「古鎮特色就是巷中有巷,北港許多美麗街巷,一直藏在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期待古巷再造,點亮老巷風華。」 其實沿著地磚,它會帶領你走訪暗仔巷的過往風華,40男將單車再往南騎,就看到這罋牆,據說罋牆只出現在鹿港和笨港。而北港的罋牆是乾隆、道光年間蕃簽市郊商顏謙源在此經營「謙源號」,便把壓船的酒甕砌築成獨特的「甕牆」。 再轉頭回到中山路上,這北港大飛龍,很有古早味的感覺,我再騎著暗巷,一路北上,經過蔡然標故居,然後看到了這地上畫線的北港自行車道,看著路標,我知道它將帶領著我拜訪「北港溪鐵橋」 沿著自行車道一路向東來到北港溪, 建於西元1909年的北港溪台糖鐵橋,是嘉北線五分仔鐵道的橋樑,提供北港與新港兩地客貨運交通運輸,也是台灣台糖鐵路五分車所經過鐵橋最長者,在民國70多年後,鐵道運輸走入歷史後停用,現今因部份樑柱混泥土老舊龜裂,而且鋼筋嚴重腐蝕外露,所以只剩下斷橋遙遙相對,後續相接"無期",站在橋頭遠眺,另有發人悠思的獨特感受。 騎著單車沿著堤防而下,路過北港舊水塔,這建於1930年,俗稱水道頭的北港舊水塔,是塔分三層,外型十角型的獨特水塔,造型更是國內唯一。 回到朝天宮,廟前的石雕像對著藍天,再看著廟內神將"千里眼"正在門邊,看起來有點要看顧每一位來北港來的遊客。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砲台基座以花崗石為建材,砲塔磚牆略呈圓弧,古砲仍在磚砌垛牆後簇立,捍衛府城、守護安平,只是「白衣蒼狗多翻覆,滄海桑田幾變更」,沙洲陸化後,當年波濤洶湧的台江內海,只殘餘砲台前方是一窪清澈的小水池。 我們騎車來到這小砲台,古牆傾圮,古砲依舊向外守著台江內海,但台江內海早已不在。 由小砲台槍口看舊日海岸今日馬路是另一種情趣。
一旁也是一座很美的教堂 單車尋訪安平別忘了來此一遊。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定用單車跑遍319鄉(未來沒有了319鄉,但40男還是為以此為目標),我更清楚的明白,我們的土地中,有很多的小地方有另一種小小的美。 在北港的朝天宮之旁,有一個狹窄的街道,因為狹小造成白天日光照射不到,即使白仍暗如同黑夜,在此經商的店家都必須點燈營業,「暗仔街」之名因此而來。 單車由朝天宮跟著下圖而走,路徑是由一級古蹟往三級古蹟義民廟的古早路徑而走。 這樣的路徑,據說在百年前就有,所以對很多北港人而言,古蹟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份,每天往往來的行程,就是由一級古蹟到三級古蹟之間。 關於義民廟的由來,還是要參考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的網站較準確: http://www2.ylccb.gov.tw/content_type/index-1.asp?m=15&m1=7&m2=28&id=65 北港義民廟的成立,主要起於清代中南部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其一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七八八年)的「林爽文事件」;其二為發生於清咸豐、同治年間(一八六二年-一八六三年)的「戴潮春事件」。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會合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於攻客彰化之後,轉兵南下,民變戰局擴延至沿海北港一帶,同時沿海一帶盜匪亦趁勢為亂,引發臺灣中南部地區社會劇烈動亂。當時(乾隆五十二年)北港地區為免於抗清兵勇與盜賊的侵擾,組成「義民團」.......... 乾隆五十三年此一抗清民變全部弭平,北港地區並獲清廷御頒「旌義」金匾,以表揚鄉勇助官禦亂的事蹟,同年六月北港仕紳倡議將義民遺骸合葬瓦棺,並建立「旌義亭」,明訂義民罹難之日為年度祭辰,以資奉祀。
或許是為了記念義民事蹟,義民廟的圍牆上,還有當初義民訓練的壁畫。 騎完了義民廟路徑,我的單車再由次宮口街(今中山路)繞中華路和共和行的路口而來,地面上舖著的地磚,告訴你正前往「暗仔街」的路徑上,一轉彎就是共和街,舊名為蕃薯簽市,過去是北港小鎮販賣售蕃薯簽等糧食的專業市街。 ▲注意哦!暗巷內的小貓,而這家店據說是「新港飴」的發源工廠,。 葉蕍二度由中午和清晨而來,靜寂的小街上,沒有人潮,一度看到小貓正慵懶的曬著冬陽,看著我的單車,沒有任何閃避的意圖,有趣的看著我。 雲林縣長蘇治芬在接受訪問曾說過:「古鎮特色就是巷中有巷,北港許多美麗街巷,一直藏在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期待古巷再造,點亮老巷風華。」 其實沿著地磚,它會帶領你走訪暗仔巷的過往風華,40男將單車再往南騎,就看到這罋牆,據說罋牆只出現在鹿港和笨港。而北港的罋牆是乾隆、道光年間蕃簽市郊商顏謙源在此經營「謙源號」,便把壓船的酒甕砌築成獨特的「甕牆」。 再轉頭回到中山路上,這北港大飛龍,很有古早味的感覺,我再騎著暗巷,一路北上,經過蔡然標故居,然後看到了這地上畫線的北港自行車道,看著路標,我知道它將帶領著我拜訪「北港溪鐵橋」 沿著自行車道一路向東來到北港溪, 建於西元1909年的北港溪台糖鐵橋,是嘉北線五分仔鐵道的橋樑,提供北港與新港兩地客貨運交通運輸,也是台灣台糖鐵路五分車所經過鐵橋最長者,在民國70多年後,鐵道運輸走入歷史後停用,現今因部份樑柱混泥土老舊龜裂,而且鋼筋嚴重腐蝕外露,所以只剩下斷橋遙遙相對,後續相接"無期",站在橋頭遠眺,另有發人悠思的獨特感受。 騎著單車沿著堤防而下,路過北港舊水塔,這建於1930年,俗稱水道頭的北港舊水塔,是塔分三層,外型十角型的獨特水塔,造型更是國內唯一。 回到朝天宮,廟前的石雕像對著藍天,再看著廟內神將"千里眼"正在門邊,看起來有點要看顧每一位來北港來的遊客。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砲台基座以花崗石為建材,砲塔磚牆略呈圓弧,古砲仍在磚砌垛牆後簇立,捍衛府城、守護安平,只是「白衣蒼狗多翻覆,滄海桑田幾變更」,沙洲陸化後,當年波濤洶湧的台江內海,只殘餘砲台前方是一窪清澈的小水池。 我們騎車來到這小砲台,古牆傾圮,古砲依舊向外守著台江內海,但台江內海早已不在。 由小砲台槍口看舊日海岸今日馬路是另一種情趣。
一旁也是一座很美的教堂 單車尋訪安平別忘了來此一遊。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走入嘉樂福夜市,入口的第一個轉彎處,會看到這家波尼塔脆薯,店家原本位於嘉義市的噴水圓環圓旁,後來搬到夜市中(我們當初還以為停業了,還傷心了好幾天) ▲攤位相同,但照片是40男當初在噴水圓環圓旁。 這裏的蜂蜜芥末脆薯炸的酥脆,再加上蜂蜜芥末這個黃色的蜂蜜芥末醬,甜甜順口、味濃又不刺激,會人不禁一口接一口一直吃下去。 波尼塔脆薯的一旁就是這關東煮食堂,這一家是還不錯的小店,略有的缺點是水準有時不一,40男家喜歡在寒冬來嚐嚐關東煮,再搭配隨餐附贈的清湯,暖暖腸胃。 一般的關東煮店家的種類都很多樣,基本上每一串幾乎都是20元左右,當然也有更高價位的,但我們最常吃的是干貝醬王子麵,以高湯泡熟的王子麵雖然一碗20元(店家這一道賺對更多),但加上好的干貝醬,和王子麵的Q彈,就是一道好菜。 我通常都是以高麗菜捲為主,再加上其他的產品,然後再往下殺下一攤。(不錯的小店,但不是頂極,較晚一點吃,湯頭較好。) 來夜市,本來就是要走走看看加玩玩,嘉(家)樂福夜市的後方就都是以玩樂為主,我到喜歡在這裡打打球的,女兒們則是打彈珠和遊戲機。 另外還有蒙古烤肉,這是以前很愛的,但現在感覺略油了點,唉!中年人的口感真的變了。 小楊脆腸,這是最近較愛的店家。脆腸好吃的重點就在於新鮮沒有怪味,口感要Q而彈,而且香蔥醬汁和辣醬要做的好, 而嘉樂福夜市中的小楊,品質穩定,每一次嚐起來,不論是主打的脆腸、百頁豆腐和花椰菜都有一定的水準,涼而爽口,不會過於軟爛,而且酸而微辣的酸菜,讓口感更加清脆爽口,難怪小楊脆腸生意一直都很好。 嘉樂福夜市 地址:嘉義市嘉義市博愛路二段461號。 營業時間: 18:00-01:30 (週二至週日)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