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不妨由安平古堡旁的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紅線就是我們走過的路線,但方向是隨意的亂走。 (註:最重要就是由北往南的三條街,中興、效忠、延平街) 安平舊聚落就位在安平老街旁的,對不認識路的人可以由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開始走起,這裡有輸出佈告,讓來遊玩的民眾可以清楚的明白安平的歷史由來。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輸出看板上的大員。(後來演變成臺灣之名) 安平一帶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地方。地名由西拉雅族的「Tayouan」,之後漢人以河洛話發音,譯為「大員」、「台員」、「台窩灣」等,而後「大員」演變成臺灣,成為臺灣的正式稱呼。 1624年,荷蘭人來到安平,興建安平古堡,並在城堡東側建立市街,當時熱蘭遮城市街共有三條東西向的街道, 最南邊的「寬街」,又稱「石板街」、「市仔街」,就是今日的延平街,延平街是荷蘭人所建的開台第一街,現今已是繁華熱鬧的觀光老街,不過這條美麗的觀光大街,對想尋幽訪古的人,我覺得舊聚落較有味道。 今天走效忠街,今天先訪去年才開幕的鄉飲大賓主題館,鄉飲大賓主題館位於清朝道光年間被封為「鄉飲大賓」的周勇成故居。 我看新聞稿所寫,鄉飲大賓目的: http://www.appa99.com/index.php?option=news&newsType=news&task=showpage&id=347#.U4Wbl_mSwys 除推動在地文化扎根,並將串聯國際,希望國際旅客能夠深度認識台南, 不過非假日來此,擺攤的攤商不在,二旁看到天地會的旗幟,想起金庸大師鹿鼎記筆下的陳永華(陳近南),正是天地會的總舵主,而安平更與鄭氏王朝有昔昔相關的關係,可惜看前的關連性出不來。 我們在此上完廁所後再持續走較忠街,相較於「台灣第一街」已消失的古貌,效忠街及中興街,仍保存古市街的格局,小巷曲折,古樸有致。因此來安平,我較喜歡來舊聚落散步閒遊。 舊聚落第一景,可以說是隱身在效忠街巷弄裡的海山館, 清朝時台灣府屬福建管轄,所以各營官兵都由福建派駐的班兵。不同的班兵便以部隊為單位,在安平建造廟館,一來供奉家鄉神祇,一則做為聯絡聚會場所。 這樣的廟館共有五館,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海山館」,走入「出悌」、「入孝」的宅弟,傳統福州中型宅院,清幽房舍將延平老街上的繁華塵囂阻隔在外。白牆面、紅磚瓦、藍門板,襯托出舊時代的感受。 ▲此次來海山館沒開放,這是上次遊的照片。 今天海山館沒開,和學長帶著年輕人來此單純從外面看看。 ▲年輕人說,這劍獅像是有練健身的。 效忠街及中興街一帶,仍保存了古市街格局,漫步閒遊,我很喜愛走古市街的感覺,之前政府計劃推行重修後安平舊聚落,古老的房子,上了新穎的白漆,有一種清淨感受。 (安平舊聚落的白漆是考證昔日加入蚵粉的白漆,不過時間的滌洗,距離上次過來一年多,原本白皙新穎的牆面,已略見班駁,時間在此還是有一種流動的感覺。 這一天梅雨初停,我和學長在清涼的午後,漫步古樸老街,老街的簡樸讓我們心境清寧,深走過紅瓦白牆或是紅磚瓦舍,一種古早味的恬靜在這裡慢慢的散發氛圍。 【延平老街,散步茉莉巷】 和學長說起,接下來先走延平老街,再走茉莉巷。 學長說,他聽人家說過,茉莉巷非常幽美浪漫。 我則笑了笑說,「每個人看法不同,對我而言,茉莉巷小巧恬靜,在繁華老街旁,給人五分鐘的花巷草弄的清幽感,沒有一些網友談的動人。」 於是我們一同走過專門做觀光生意的石板老街,看那永遠生意不錯的永泰興密餞老店,在遇到茉莉巷時,我們巧妙的轉彎入內。 茉莉巷之美,在於高程度的清幽反差,旅人由繁華熱鬧的老街市集,一轉身,曲折小徑,二旁遍植綠意花樹,茉莉清香,讓人在一瞬間,充滿滌濾的清幽感,但小徑簡短,不用數分鐘就可以走完,來到安平鄉土文化館,我喜歡走安平老街時,轉到茉莉巷品味不同的時間感。 不過,若你問我茉莉巷是否如有些Bloger所說的美好,我想,我還無法有如此高的「文青」式體驗,茉莉巷只是一條恬靜小巷,花你五分鐘即可走完,也為你的安平老街行劃下句點,不過離開前別忘了先吃一份安平小吃再離開吧! ▲茉莉在小徑吐露芬芳。 安平鄉土文化館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觀音街6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二-週五中午12:00-14:00休息〉 鄉飲大賓主題館 營業時間:11:00~19:00 營運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59號.
【府城食遊記總整理】 【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台灣記憶】我的府城(舊台南市)食遊記總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