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一共經過全世界16個國家,在台灣則是花蓮縣瑞穗鄉及嘉義縣水上鄉,二地都有建立地標,不過嘉義水上鄉於1908年興設地標,是全世界最早立北回歸線地標的鄉鎮。 ▲省道上有紅色軌道意象。 車子開過台一線,你就可以看到這紅色的軌道線,代表你正經過23.5度的北廻歸線下。
由停車場走向太陽館,場地廣闊,不過你會先經過九大行星區(現今拿掉冥王星成為八大行星),夏季有放水時,是一個不錯的遊戲區,可惜夏季時很少看到有水?是缺經費維修?還是我少來?
▲土星,是最多小朋友喜歡爬的行星。 再往館方向走入,一旁有泰坦二號火箭的實體。
我對太空火箭的用途和歷史不懂!興趣也不大,簡單看看火箭,就往主展館走去。
水上太陽館的主展館,有著如「飛碟」、「幽浮」的外型,是嘉義縣第六代的北迴歸線地標。
先走到館外方向,這裡有第一至六代地標的實體模型,你可以在此看到北迴地標的演變。
▲太陽館本身培養許多小小解說員,來為民眾解說。 回到展館,整個建築圓型、中間簍空,可以感受太陽方位的變位,入口前上下皆有黃道十二星座的日期與分佈,高度約十層樓高的展館,其實內部只有五樓,一樓一樓的爬上去參觀。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二樓的二十四節氣,雖然這只是輸出看板解說,但卻是我今年的旅遊重點。另一間展覽室,是福爾摩沙衛星特展,可惜經費略少,再增添些設備我覺得一定更好。
再往上五樓的探索廳與瞭望廳,有其他的天文器材可以操作,之前帶女兒們來玩過數次。
▲牆上畫者北迴歸線通過各國的景觀(當然也有花蓮地標)。
我喜歡在這裡遠眺廣場四週。
最後再看看太空相關的展館,心想小時候我也有過太空夢,不過現今成年,我知道自已不是太空人的料,還是專心旅遊看歷史就好了。 總論:嘉義水上太陽館,不是經費充足知名的展館,但位處北迴歸線地帶,夏至是最適合來體驗「立竿不見影」的地方,我會在女兒們國小時來此,讓他們看看天文相關知識,也期待嘉義縣政府可以有更多的經費讓太陽館可以有更好的設備讓小朋友看看天文知識。
【關於節氣小旅行】: 節氣小旅行是今年給自已的旅遊計劃,希望用一年24次的小旅行,走遍雲嘉南各地,不同時節品味不同旅程。 冬至,與夏至相對,這一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過冬至,白晝時數日漸增長,傳統上又稱「冬節」、「賀冬」。 在這樣的日子,我認為來太陽館有其意義,所以帶著相機,我來訪走一趟簡單的展館行程。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s19.yamedia.tw/42/userfile/i/i40man/album/1529d1c0fbf54d.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s19.yamedia.tw/42/userfile/i/i40man/album/152ddd60b85a0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