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加一戶,全員到齊,當然要先拍記念照。(好友文雄拍攝) 來到山后民俗村門口,昌鴻颱風飛機停飛的文雄家會合後,一眾好友17人到齊,當然要先拍一張記念照。 由入口石坊走入,前方出現閩南紅磚古厝,金門保留許多完整的閩南古厝,對喜歡古早味建築的我很有吸引力,有機會想騎單車過來。
山后民俗村內,有許多知名小吃店家,如王阿婆海蚵煎,我們週日下午過來,竟然都沒有營業,真的是公休命麼? 山后建築群都是以泉州白石與閩南紅磚為基本建材,站在長縱深的弄巷間,山后民俗村邊牆以石材為主,和鹿港小鎮傳統紅磚不同,相同的古樸幽深,散步其間,帶著濃的思古清幽。 燕尾脊彷彿屋脊上振翅飛翔的鳥兒,飛入蒼穹與無垠天際對話。
花崗岩和紅磚鋪成的巷弄間,古樸靜美,當然要拍下各自的家庭記念照。
穿屋過戶的一一走訪,欣賞古樸建築之美,山后中堡十八間由來為當地著名商人王國珍,在事業有成,榮歸故里,見頂堡鄉里族人眾多,舊有房舍不敷使用,於是擇定中堡興建二落大厝十六棟,宗祠、學堂各一棟,合計十八間分與族人。成就山后中堡十八間美名。
各棟建築間,有石條修築的橫向隘門,為金門現存規模最大的隘門群,就空間設計,視覺可以產生穿透感,防盜時可關閉防禦。 現今在古樸清幽中漫步而行,天候雖熱,但光影交織灑落,紅磚古牆間,散發時間老味道。
隨意漫步,屋前屋後的欣賞建築,一行人四處拍照留念。
▲好友韋全一家人。 走到一幢幢正立面較華麗修飾的房舍。
看正立面裝飾手法盡顯當時工藝,有磚雕、交趾陶、彩繪、石雕等等不同的技法,閩南的中式建築群,更顯得雕梁畫棟,令人嘆美不已。
最後走到王氏宗祠前,相傳王氏宗祠位於龍穴上,宗祠前岩脈為龍頭,龍尾則鎮鎖在宗祠之內,我不懂風水堪輿,單純欣賞宗祠建築,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要轉往獅山砲陣地看砲操。
山后民俗文化村(十八間大厝)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山后61號 GPS:經度【118.441069】 緯度【24.50333】 開放時間:08:00~ 17:00。 公車: 沙美車站搭乘31號公車於山后民俗文化村站下車 山外車站搭乘25號公車於山后民俗文化村站下車 觀光公車:C線08:25由山外車站發車。
【金廈五日行總整理】【兩岸戰地的直線距離】金門與廈門小三通總整理與計劃
第一日: 台灣(松山、高雄)--> 金廈小三通第一站、馬家手工麵線 廈門段旅程:請參考金廈五日行總整理 第三日,廈門回金門,金門段旅程第一日 1、【金馬獎回憶】鴻美炒泡麵 2、金門縣金沙鎮景點-山后民俗村 3、探尋砲戰的歷史-獅山砲陣地 4、沙美老街必嚐-閩式燒餅、信仰中心萬安堂、三忠廟 5、【金城鎮美食小吃】米香屋廣東粥 6、【金門行政中心--> 金沙鎮住宿】IN99精品旅館 7、夜遊後浦小鎮導覽→金門總兵署、將軍第、金門城隍廟、陳詩吟洋樓、模範街 第四日,廈門回金門,金門段旅程第二日 1、【小時候郵票回憶】莒光樓、翟山坑道 2、烈嶼(如何到小金門須知)無碳環島第一站、九宮坑道、中華民國萬歲碑 3、烈嶼(風雞的故鄉)環島公路三堡、將軍堡、勇士堡、鐵漢堡(坑道裡的地雷主題館) 4、來烈嶼(小金門)要吃芋頭-黃家三層樓芋頭料理與芋泥冰 5、烈嶼景點-->湖井頭戰史館、西方社區百年風獅爺、北風爺、白雞、八達樓子 6、【金水國小、得月樓】水頭聚落建築群散步漫游 7、【金門在地平民小吃】金城鎮(後浦)-->吉祥餐飲 8、金城鎮中興路採買金門拌手禮(一)--> 金合利鋼刀、天工貢糖 9、王太夫一條根、金門良金和高坑牛肉一同試吃 第五日,廈門回金門,金門段旅程第三日 1、【軍事迷必遊】擎天廳、排雷大隊紀實館、明德公園、胡伯玉將軍紀念館 2、【登大武而小金門-->毋忘在莒勒石 】金門小百岳#99之太武山 3、來吃一碗金門牛肉麵-->山外榕榕園拉麵館 4、【尋訪砲戰過往、體認戰爭無情】太湖、榕園、八二三戰史館 5、【希望記取歷史】古寧頭戰史館與北山洋樓 6、【搭機前的拌手禮】金門金一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