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由南庄過來,路程不算遠約20~30分鐘就可到達,而再往北埔老街行,也約略十五分可以到達,想來水濂洞由於入口接近獅尾牌樓與遊客中心,我以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為目的地,一行人直接開車過來。 來到設於獅尾的遊客中心,第一次來環境不熟悉,於路邊停車,走上來才知原來遊客中心前就有停車場,也提供獅頭山風景區各項旅遊導覽資訊,在這裡很清楚的可以知道,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主要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為寺廟古蹟勝地,而後山(獅尾)新竹縣峨眉鄉,以登山步道取勝。遊客可以各取所需的來訪獅頭或獅尾。 ▲獅尾遊客中心,提供的摺頁,仔細的標明各步道位置。 ▲獅尾遊客中心內佈置的客家擂茶工具。 來之前有先上網做功課(網路的好處就是資訊多,所以還想賺封閉資訊財的旅遊業要考慮一下哦!),知道獅尾地區步道約略有水濂橋、水濂洞、藤坪(入口就在遊客中心)、六寮、猿山、茶亭、獅山、萬佛庵等八條步道,而且相互間可相串連,那要如何走,有網友說先來走水濂橋與水濂洞這二個步道(是二個不是一個),這兩條步道由遊客中心走出來,就在前方的石子溪畔,路程很短,合計只有700公尺左右。 ▲遊客中心前佈置與藤坪步道。 我們先看一下藤坪步道,沒有太多時間,只是約略走一下,就進入參觀完遊客中心,向服務人員詢問路線之後,我們依計劃走遊客中心旁水濂洞步道,(PS:水濂橋步道目前封閉,百年糯米橋無緣一見。) 遊客中心前右轉竹41鄉道,前行約數十公尺,路旁有「水濂洞」標誌,一家人當然要在此拍記念照。 ▲學大聖爺拍張KUSO照。 步伐一路向下,耳邊傳來流水淙淙聲,沿幾步在濕潤濃綠間,蜿蜒溪水和樸實木棧道就出現眼前,青山如詩,綠林蓊鬱如畫對映潺潺溪水,水濂洞的幽靜美感,比網路照片中所見更美。 ▲天候雖冷,還是要幫老婆拍張記念照。 再往下走,才數步就來到水濂洞,水濂洞為獅頭山一帶最大的天然洞穴,由於洞穴上方山泉順著岩頂流下來,形成天然水濂而得名。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新埔枋寮釋魏開大師於獅頭山區發現水濂洞,便於洞內恭祀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又因水濂洞前「石子溪」水流淙淙宛如梵音,故取名為「梵音寺」。 我們在寺前觀賞石子溪所沖刷的小岩洞,水濂洞一帶有許多溪水沖刷出的壺穴地形。 ▲「梵音寺」前望過去,這應該是水濂橋步道方向,河水川流過潤綠幽谷,景色令人嚮往,可惜現今封閉中。 好友二個嬌俏可愛、婷婷玉立的女兒在此合拍可愛的照片,看著她們心中滿溢馨和感傷,時間催人老,我們這一些好友的子女們都逐漸長大成人了,二十年前畢業的青年期已逐漸遠去。 爬上階梯,回首遠望剛走過的水濂洞步道,時間快中午了,我們要轉往北埔用餐。 水濂洞步道 地址: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旁。 停留時間:約20~40分。 【本次行程食遊記】 1、苗栗縣南庄鄉小吃-蘇家手工麵店(客家古早味小吃) 2、南庄老街漫步行-屋簷下桂花釀、丈母娘豆干 3、【山城優美但人多略雜的南庄老街】乃木崎、永昌宮、南庄老郵局、桂花巷洗衫坑 4、【松林間的美麗營地】苗栗縣南庄鄉松濤意境 神仙谷石門步道、向天湖(太冷取消)。 蓬萊溪護魚步道(太冷取消)。 5、獅頭山(獅尾)風景區-水濂洞步道。 6、新竹縣北埔鄉小吃-客家本色私房料理餐廳。【2013/01/21更新】 7、白天的台灣師大夜市-Dr.pasta義大利麵、一之軒丹麥菠蘿麵包。【2013/01/22更新】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行由南庄過來,路程不算遠約20~30分鐘就可到達,而再往北埔老街行,也約略十五分可以到達,想來水濂洞由於入口接近獅尾牌樓與遊客中心,我以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為目的地,一行人直接開車過來。 來到設於獅尾的遊客中心,第一次來環境不熟悉,於路邊停車,走上來才知原來遊客中心前就有停車場,也提供獅頭山風景區各項旅遊導覽資訊,在這裡很清楚的可以知道,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主要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為寺廟古蹟勝地,而後山(獅尾)新竹縣峨眉鄉,以登山步道取勝。遊客可以各取所需的來訪獅頭或獅尾。 ▲獅尾遊客中心,提供的摺頁,仔細的標明各步道位置。 ▲獅尾遊客中心內佈置的客家擂茶工具。 來之前有先上網做功課(網路的好處就是資訊多,所以還想賺封閉資訊財的旅遊業要考慮一下哦!),知道獅尾地區步道約略有水濂橋、水濂洞、藤坪(入口就在遊客中心)、六寮、猿山、茶亭、獅山、萬佛庵等八條步道,而且相互間可相串連,那要如何走,有網友說先來走水濂橋與水濂洞這二個步道(是二個不是一個),這兩條步道由遊客中心走出來,就在前方的石子溪畔,路程很短,合計只有700公尺左右。 ▲遊客中心前佈置與藤坪步道。 我們先看一下藤坪步道,沒有太多時間,只是約略走一下,就進入參觀完遊客中心,向服務人員詢問路線之後,我們依計劃走遊客中心旁水濂洞步道,(PS:水濂橋步道目前封閉,百年糯米橋無緣一見。) 遊客中心前右轉竹41鄉道,前行約數十公尺,路旁有「水濂洞」標誌,一家人當然要在此拍記念照。 ▲學大聖爺拍張KUSO照。 步伐一路向下,耳邊傳來流水淙淙聲,沿幾步在濕潤濃綠間,蜿蜒溪水和樸實木棧道就出現眼前,青山如詩,綠林蓊鬱如畫對映潺潺溪水,水濂洞的幽靜美感,比網路照片中所見更美。 ▲天候雖冷,還是要幫老婆拍張記念照。 再往下走,才數步就來到水濂洞,水濂洞為獅頭山一帶最大的天然洞穴,由於洞穴上方山泉順著岩頂流下來,形成天然水濂而得名。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新埔枋寮釋魏開大師於獅頭山區發現水濂洞,便於洞內恭祀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又因水濂洞前「石子溪」水流淙淙宛如梵音,故取名為「梵音寺」。 我們在寺前觀賞石子溪所沖刷的小岩洞,水濂洞一帶有許多溪水沖刷出的壺穴地形。 ▲「梵音寺」前望過去,這應該是水濂橋步道方向,河水川流過潤綠幽谷,景色令人嚮往,可惜現今封閉中。 好友二個嬌俏可愛、婷婷玉立的女兒在此合拍可愛的照片,看著她們心中滿溢馨和感傷,時間催人老,我們這一些好友的子女們都逐漸長大成人了,二十年前畢業的青年期已逐漸遠去。 爬上階梯,回首遠望剛走過的水濂洞步道,時間快中午了,我們要轉往北埔用餐。 水濂洞步道 地址:獅山遊客中心(竹41縣道4.5K)旁。 停留時間:約20~40分。 【本次行程食遊記】 1、苗栗縣南庄鄉小吃-蘇家手工麵店(客家古早味小吃) 2、南庄老街漫步行-屋簷下桂花釀、丈母娘豆干 3、【山城優美但人多略雜的南庄老街】乃木崎、永昌宮、南庄老郵局、桂花巷洗衫坑 4、【松林間的美麗營地】苗栗縣南庄鄉松濤意境 神仙谷石門步道、向天湖(太冷取消)。 蓬萊溪護魚步道(太冷取消)。 5、獅頭山(獅尾)風景區-水濂洞步道。 6、新竹縣北埔鄉小吃-客家本色私房料理餐廳。【2013/01/21更新】 7、白天的台灣師大夜市-Dr.pasta義大利麵、一之軒丹麥菠蘿麵包。【2013/01/22更新】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園方的服務中心位於園區的最高點。 由南庄老街往北走,約略十~十五分鐘就可以到達松濤意境,這裡營地依山坡地形而闢建,最下方就是大門口進來即可見的松樹區,沿著路往上走到達後期再增建的柚木區,柚木區最高處為園方的服務中心(到園區及園區內道路非常陡峭,車況不好的朋友要略加注意)。 果然如網路上所說的,來這裡紮營是老闆娘說你紮那裡就是那裡,老闆娘的規劃度沒有很高,所以若訂此處的朋友,不妨午後先過來紮營。 由於2013跨年連假,剛好寒流來襲,我們紮好營每一位同學都覺得很冷,所以不再出門,下午2點多就在營地泡茶直到晚上。原本的 神仙谷石門步道、向天湖(太冷取消)。 隔天的蓬萊溪護魚步道(太冷取消)。 改為下次再來南庄的行程。 ▲柚木區有一簡陋的廁所,而服務中心有提供熱水及較乾淨的廁所。 一直泡茶閒聊到下午四點多,我們決定單純的在園區內散步走走,雖然寒流來襲,但山林間的自然閒適,風中傳來林木清新氣味,讓人有靜寂柔美的自然感受。 沿著道路往下埃,露營園區內有二、三戶民宅,位於松林掩映間,意態清境幽雅,由於掛出私宅招牌(老闆賣出的),我們不好意思走入打擾,心想,當初老闆沒有賣出的話,這樣的山中小木屋做成渡假木屋,也會是非常搶手的。 而主要的松木露營區,高聳筆直的二葉松植滿園區,灑落滿地的金色松葉,在地面舖滿柔軟浪漫自然意境,來這裡的遊客最愛在松樹下露營,享受天然地毯般的厚實柔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若遇到雨天,浪漫就變成泥濘,昨天夜晚開始下雨,直到今日午後雨才逐漸停下來,讓原本包場的露營朋友們跑光光啊! 參觀完松濤意境松林區,我們再往上走,來到園方的服務中心。 園方的服務中心也可以訂餐點和喝咖啡,佈置簡潔高雅,而且以松果為門簾,更有松濤意境之美(露營的朋友,園方也提供代訂烤乳豬,這在夏夜再配點啤酒,是很不錯的享受。) 結束園區之旅,該開始我們的炊事了。 雖然我們這一次大廚仲宣一家人沒來,(家有國三生,就是如此可憐!我們的教育在教改下,更是可憐啊!熱心教改的公平委員們,你們的公平,只是增加學生負擔和劃出階級,請放手吧!)但住在岡山旁(橋頭)的羊肉王子有來,我分配他帶岡山現宰羊肉爐過來,鮮美的羊肉爐,再加上寒流來襲的夜晚,今晚由大學時代就最擅長「奇特料理」的文雄夫妻掌廚,果然,每一口熱湯都是幸福。 一同出門的還有三位可憐的國中生,由於課業壓力大,功課繁多,夜晚到白天,他們在營區內看書寫作業,看累了,有自然環境可以走走,真是可憐!我們的教改,我一直認為開錯藥方,課程簡單化,不能減輕壓力,反而培養出不能小小失誤的反覆練習,講究多元公平的甄試,只是造成窮人家的小孩更難以翻身,我一直支持「聯考」,因為這樣的單純,反而是中南部弱勢家庭的小孩可以用教育翻身的機會,不過,有心人似乎,...........。 為我們辛苦的小朋友加油! ▲由大學至今,文雄向來是我們同學中最有巧手的男人。 露營的早上,向來習慣不用鬧鐘,自然被清新的陽光與鳥叫聲叫起床。不過天候很冷,我們都睡了懶覺,還好有文雄家的巧手,為大家製作很「厚工」美味的乳酪餅,在美味中收帳,天空灑下薄薄雨粉,雖然不泥濘但收帳因天冷受影響,我們直到早上十點才收好帳,心想,行程修改一下,我們直接到「獅頭山」水濂洞步道走走。 所在縣市:苗栗縣 地址:苗栗縣南庄鄉田美村15鄰四灣90-1號 聯絡方式:請電 037-669179 0932-695969 0932-668515 GPS定位:經度 120°59'41.1" 緯度 24°37'20.6"


【喜歡露營的朋友,歡迎參考40男的露營場地總整理】40男家族的台灣露營地總整理【本次行程食遊記】

1、苗栗縣南庄鄉小吃-蘇家手工麵店(客家古早味小吃) 2、南庄老街漫步行-屋簷下桂花釀、丈母娘豆干 3、【山城優美但人多略雜的南庄老街】乃木崎、永昌宮、南庄老郵局、桂花巷洗衫坑 4、【松林間的美麗營地】苗栗縣南庄鄉松濤意境 神仙谷石門步道、向天湖(太冷取消)。 蓬萊溪護魚步道(太冷取消)。 5、獅頭山(獅尾)風景區-水濂洞步道。 6、新竹縣北埔鄉小吃-客家本色私房料理餐廳。【2013/01/21更新】 7、白天的台灣師大夜市-Dr.pasta義大利麵、一之軒丹麥菠蘿麵包。【2013/01/22更新】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行人如地圖走過南庄最熱鬧的中正路,輕鬆的觀看日治時代的木造建築與最熱鬧的商店街。由永安宮前轉面對廟口左方的石板砌造的石階走起,這一小段石板砌造的石階路,當地人稱為「乃木崎」,「崎」是階梯的意思,「乃木」則是指曾任臺灣總督的乃木希典。 ▲石板的乃木崎。 原來乃木希典任職臺灣總督時曾來南庄巡視,覺得地面泥濘難行,於是捐款修築一小段道路,以方便駐紮南庄國小的日軍通行,而後地方仕紳認為修築完整的道路較為便利,再捐錢把階梯做的更完整。在建築上原先的石板階梯取自西村大房子的建材,後來增建時使用中港溪的石塊加工成石板。(不過今天的冷天氣和人潮,讓我懶得仔細觀察石階是否有所不同。) 走過乃木崎就來到南庄郵局。最早的南庄舊郵局是創建於民前十二年五月一日,日治時代稱為「南庄郵便局」,但毀於民國二十四年關刀山大地震,現今建築物為大地震後重建,坐西朝東最大的特色為以南面為出入口,將側門當正門,並和老庄長官邸、乃木崎列為鄉內三大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 在正面(側門,忘了要拍正門,在網路上搜尋超過1小時,找不到網友有分享照片!)仔細觀察郵局,純日式風格的老建築樣式,屋頂為山形屋頂切角型式(日本稱為半切妻),上方粉刷白色,下方為木造杉木建構外牆(日式雨淋板槎式,又稱魚鱗板),建築時將木板層層重疊,如魚鱗般水平釘在樑柱上,形成有防水隔熱功能的外牆,這種工法專用應用在溼度較高的地方,建造技術起源於英國,盛行於北美,日治時日本人引入台灣。 內部為展示館用途。 可以參考台灣大百科資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558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資料更完整: http://www.mlc.gov.tw/build/index-1.asp?Parser=99,6,29,27,,,13,,,,,,,2 雖然維護的不錯,不過現今的建物在整修後感覺「新了點」,我上網查圖片資料,才發現原本的南庄郵便局外觀和木造車站接近,其實是藍色外觀。 走入內部,大廳與販賣部因連假日,滿滿的參觀人潮,想拍張純粹的日式建築只能拍上方屋頂。小女兒在此寫明信片寄給自已當記念。 由北方(後方)走出郵局,後方原是局長宿舍,現已因損壞嚴重,採殘跡保存方式處理,基座以上建築全數拆除,留下的基座也方便後人研究日式建築設計,在此遠眺南庄的信仰中心永昌宮後,我們要轉往桂花巷。


由於當兵時一位好友羅維先,記得他好像有賽夏族的血統,所以,民國八十年南庄老街還是寧靜純樸的時代,沒有車水馬龍的外來遊客與商業化擁塞的街景,我們就來訪這山城小鎮,而也在後來,帶著當時的前任女友(現任老婆)來南庄老街上閒遊散步,我們都喜歡當時純樸的南庄老街。 桂花巷則是老街連接中正路的一條磚牆與紅磚地的狹窄小巷,名稱的由來其實是: 據南庄愛鄉協進會總幹事,同時任教於南庄國小的邱一帆老師說,這個名字其實是援引自裡頭一間店家的名稱,並非原本有什麼特殊的故事,後來的故事其實只是為了讓人能夠好記有印象、方便推廣,才編撰出來的。 引用網頁: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5161.html 走在紅磚、石板與石牆間的桂花巷,老街上各式各樣的商店林立,販售各種的好味道,邊走邊看當然沒忘了桂花的好味道。 但行走老街,可惜小巷中人多混雜,讓原本樸雅的桂花巷不見清幽之美,唯有商業之聲,很難得看到這一家好店,佈置的頗有大隱於市的美感,於是老婆和小朋友走入其中參觀。 而我則在一旁看桂花巷內的張家哈爾濱千層蔥花大餅、新彊餅,若沒有記錯之前辦公室的女同事有團購這一家的「新彊餅」,由於肚子還是滿滿的午餐,我只是在一旁看老闆認真的揉麵,心想,找一個較少人的時間再來南庄走走,再來品嚐看看,這一家的餅味道不錯。 ▲數年後再訪桂花巷,當然要拍一張全家福。 百年歷史的「水汴頭」向來是南庄老街行的起點或終點。一旁就是有名的南庄手工麵店的店址。 追溯歷史,百年前南庄居民築水圳將河水引入老街聚落,做為農業灌溉及提供居民洗滌之用,而水圳上的石頭洗衣板,至今仍是鄰近家庭主婦洗衣場所,所以又有「洗衫坑」之稱。在百年「洗衫坑」拍下記念照,雨粉漸收,但天候卻冷,我們要先轉往南庄著名的「松濤意境」去紮營。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行人如地圖走過南庄最熱鬧的中正路,輕鬆的觀看日治時代的木造建築與最熱鬧的商店街。由永安宮前轉面對廟口左方的石板砌造的石階走起,這一小段石板砌造的石階路,當地人稱為「乃木崎」,「崎」是階梯的意思,「乃木」則是指曾任臺灣總督的乃木希典。 ▲石板的乃木崎。 原來乃木希典任職臺灣總督時曾來南庄巡視,覺得地面泥濘難行,於是捐款修築一小段道路,以方便駐紮南庄國小的日軍通行,而後地方仕紳認為修築完整的道路較為便利,再捐錢把階梯做的更完整。在建築上原先的石板階梯取自西村大房子的建材,後來增建時使用中港溪的石塊加工成石板。(不過今天的冷天氣和人潮,讓我懶得仔細觀察石階是否有所不同。) 走過乃木崎就來到南庄郵局。最早的南庄舊郵局是創建於民前十二年五月一日,日治時代稱為「南庄郵便局」,但毀於民國二十四年關刀山大地震,現今建築物為大地震後重建,坐西朝東最大的特色為以南面為出入口,將側門當正門,並和老庄長官邸、乃木崎列為鄉內三大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 在正面(側門,忘了要拍正門,在網路上搜尋超過1小時,找不到網友有分享照片!)仔細觀察郵局,純日式風格的老建築樣式,屋頂為山形屋頂切角型式(日本稱為半切妻),上方粉刷白色,下方為木造杉木建構外牆(日式雨淋板槎式,又稱魚鱗板),建築時將木板層層重疊,如魚鱗般水平釘在樑柱上,形成有防水隔熱功能的外牆,這種工法專用應用在溼度較高的地方,建造技術起源於英國,盛行於北美,日治時日本人引入台灣。 內部為展示館用途。 可以參考台灣大百科資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558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資料更完整: http://www.mlc.gov.tw/build/index-1.asp?Parser=99,6,29,27,,,13,,,,,,,2 雖然維護的不錯,不過現今的建物在整修後感覺「新了點」,我上網查圖片資料,才發現原本的南庄郵便局外觀和木造車站接近,其實是藍色外觀。 走入內部,大廳與販賣部因連假日,滿滿的參觀人潮,想拍張純粹的日式建築只能拍上方屋頂。小女兒在此寫明信片寄給自已當記念。 由北方(後方)走出郵局,後方原是局長宿舍,現已因損壞嚴重,採殘跡保存方式處理,基座以上建築全數拆除,留下的基座也方便後人研究日式建築設計,在此遠眺南庄的信仰中心永昌宮後,我們要轉往桂花巷。


由於當兵時一位好友羅維先,記得他好像有賽夏族的血統,所以,民國八十年南庄老街還是寧靜純樸的時代,沒有車水馬龍的外來遊客與商業化擁塞的街景,我們就來訪這山城小鎮,而也在後來,帶著當時的前任女友(現任老婆)來南庄老街上閒遊散步,我們都喜歡當時純樸的南庄老街。 桂花巷則是老街連接中正路的一條磚牆與紅磚地的狹窄小巷,名稱的由來其實是: 據南庄愛鄉協進會總幹事,同時任教於南庄國小的邱一帆老師說,這個名字其實是援引自裡頭一間店家的名稱,並非原本有什麼特殊的故事,後來的故事其實只是為了讓人能夠好記有印象、方便推廣,才編撰出來的。 引用網頁: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5161.html 走在紅磚、石板與石牆間的桂花巷,老街上各式各樣的商店林立,販售各種的好味道,邊走邊看當然沒忘了桂花的好味道。 但行走老街,可惜小巷中人多混雜,讓原本樸雅的桂花巷不見清幽之美,唯有商業之聲,很難得看到這一家好店,佈置的頗有大隱於市的美感,於是老婆和小朋友走入其中參觀。 而我則在一旁看桂花巷內的張家哈爾濱千層蔥花大餅、新彊餅,若沒有記錯之前辦公室的女同事有團購這一家的「新彊餅」,由於肚子還是滿滿的午餐,我只是在一旁看老闆認真的揉麵,心想,找一個較少人的時間再來南庄走走,再來品嚐看看,這一家的餅味道不錯。 ▲數年後再訪桂花巷,當然要拍一張全家福。 百年歷史的「水汴頭」向來是南庄老街行的起點或終點。一旁就是有名的南庄手工麵店的店址。 追溯歷史,百年前南庄居民築水圳將河水引入老街聚落,做為農業灌溉及提供居民洗滌之用,而水圳上的石頭洗衣板,至今仍是鄰近家庭主婦洗衣場所,所以又有「洗衫坑」之稱。在百年「洗衫坑」拍下記念照,雨粉漸收,但天候卻冷,我們要先轉往南庄著名的「松濤意境」去紮營。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行人如地圖走過南庄最熱鬧的中正路,輕鬆的觀看日治時代的木造建築與最熱鬧的商店街。由永安宮前轉面對廟口左方的石板砌造的石階走起,這一小段石板砌造的石階路,當地人稱為「乃木崎」,「崎」是階梯的意思,「乃木」則是指曾任臺灣總督的乃木希典。 ▲石板的乃木崎。 原來乃木希典任職臺灣總督時曾來南庄巡視,覺得地面泥濘難行,於是捐款修築一小段道路,以方便駐紮南庄國小的日軍通行,而後地方仕紳認為修築完整的道路較為便利,再捐錢把階梯做的更完整。在建築上原先的石板階梯取自西村大房子的建材,後來增建時使用中港溪的石塊加工成石板。(不過今天的冷天氣和人潮,讓我懶得仔細觀察石階是否有所不同。) 走過乃木崎就來到南庄郵局。最早的南庄舊郵局是創建於民前十二年五月一日,日治時代稱為「南庄郵便局」,但毀於民國二十四年關刀山大地震,現今建築物為大地震後重建,坐西朝東最大的特色為以南面為出入口,將側門當正門,並和老庄長官邸、乃木崎列為鄉內三大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 在正面(側門,忘了要拍正門,在網路上搜尋超過1小時,找不到網友有分享照片!)仔細觀察郵局,純日式風格的老建築樣式,屋頂為山形屋頂切角型式(日本稱為半切妻),上方粉刷白色,下方為木造杉木建構外牆(日式雨淋板槎式,又稱魚鱗板),建築時將木板層層重疊,如魚鱗般水平釘在樑柱上,形成有防水隔熱功能的外牆,這種工法專用應用在溼度較高的地方,建造技術起源於英國,盛行於北美,日治時日本人引入台灣。 內部為展示館用途。 可以參考台灣大百科資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558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資料更完整: http://www.mlc.gov.tw/build/index-1.asp?Parser=99,6,29,27,,,13,,,,,,,2 雖然維護的不錯,不過現今的建物在整修後感覺「新了點」,我上網查圖片資料,才發現原本的南庄郵便局外觀和木造車站接近,其實是藍色外觀。 走入內部,大廳與販賣部因連假日,滿滿的參觀人潮,想拍張純粹的日式建築只能拍上方屋頂。小女兒在此寫明信片寄給自已當記念。 由北方(後方)走出郵局,後方原是局長宿舍,現已因損壞嚴重,採殘跡保存方式處理,基座以上建築全數拆除,留下的基座也方便後人研究日式建築設計,在此遠眺南庄的信仰中心永昌宮後,我們要轉往桂花巷。


由於當兵時一位好友羅維先,記得他好像有賽夏族的血統,所以,民國八十年南庄老街還是寧靜純樸的時代,沒有車水馬龍的外來遊客與商業化擁塞的街景,我們就來訪這山城小鎮,而也在後來,帶著當時的前任女友(現任老婆)來南庄老街上閒遊散步,我們都喜歡當時純樸的南庄老街。 桂花巷則是老街連接中正路的一條磚牆與紅磚地的狹窄小巷,名稱的由來其實是: 據南庄愛鄉協進會總幹事,同時任教於南庄國小的邱一帆老師說,這個名字其實是援引自裡頭一間店家的名稱,並非原本有什麼特殊的故事,後來的故事其實只是為了讓人能夠好記有印象、方便推廣,才編撰出來的。 引用網頁: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5161.html 走在紅磚、石板與石牆間的桂花巷,老街上各式各樣的商店林立,販售各種的好味道,邊走邊看當然沒忘了桂花的好味道。 但行走老街,可惜小巷中人多混雜,讓原本樸雅的桂花巷不見清幽之美,唯有商業之聲,很難得看到這一家好店,佈置的頗有大隱於市的美感,於是老婆和小朋友走入其中參觀。 而我則在一旁看桂花巷內的張家哈爾濱千層蔥花大餅、新彊餅,若沒有記錯之前辦公室的女同事有團購這一家的「新彊餅」,由於肚子還是滿滿的午餐,我只是在一旁看老闆認真的揉麵,心想,找一個較少人的時間再來南庄走走,再來品嚐看看,這一家的餅味道不錯。 ▲數年後再訪桂花巷,當然要拍一張全家福。 百年歷史的「水汴頭」向來是南庄老街行的起點或終點。一旁就是有名的南庄手工麵店的店址。 追溯歷史,百年前南庄居民築水圳將河水引入老街聚落,做為農業灌溉及提供居民洗滌之用,而水圳上的石頭洗衣板,至今仍是鄰近家庭主婦洗衣場所,所以又有「洗衫坑」之稱。在百年「洗衫坑」拍下記念照,雨粉漸收,但天候卻冷,我們要先轉往南庄著名的「松濤意境」去紮營。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行人如地圖走過南庄最熱鬧的中正路,輕鬆的觀看日治時代的木造建築與最熱鬧的商店街。由永安宮前轉面對廟口左方的石板砌造的石階走起,這一小段石板砌造的石階路,當地人稱為「乃木崎」,「崎」是階梯的意思,「乃木」則是指曾任臺灣總督的乃木希典。 ▲石板的乃木崎。 原來乃木希典任職臺灣總督時曾來南庄巡視,覺得地面泥濘難行,於是捐款修築一小段道路,以方便駐紮南庄國小的日軍通行,而後地方仕紳認為修築完整的道路較為便利,再捐錢把階梯做的更完整。在建築上原先的石板階梯取自西村大房子的建材,後來增建時使用中港溪的石塊加工成石板。(不過今天的冷天氣和人潮,讓我懶得仔細觀察石階是否有所不同。) 走過乃木崎就來到南庄郵局。最早的南庄舊郵局是創建於民前十二年五月一日,日治時代稱為「南庄郵便局」,但毀於民國二十四年關刀山大地震,現今建築物為大地震後重建,坐西朝東最大的特色為以南面為出入口,將側門當正門,並和老庄長官邸、乃木崎列為鄉內三大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 在正面(側門,忘了要拍正門,在網路上搜尋超過1小時,找不到網友有分享照片!)仔細觀察郵局,純日式風格的老建築樣式,屋頂為山形屋頂切角型式(日本稱為半切妻),上方粉刷白色,下方為木造杉木建構外牆(日式雨淋板槎式,又稱魚鱗板),建築時將木板層層重疊,如魚鱗般水平釘在樑柱上,形成有防水隔熱功能的外牆,這種工法專用應用在溼度較高的地方,建造技術起源於英國,盛行於北美,日治時日本人引入台灣。 內部為展示館用途。 可以參考台灣大百科資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558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資料更完整: http://www.mlc.gov.tw/build/index-1.asp?Parser=99,6,29,27,,,13,,,,,,,2 雖然維護的不錯,不過現今的建物在整修後感覺「新了點」,我上網查圖片資料,才發現原本的南庄郵便局外觀和木造車站接近,其實是藍色外觀。 走入內部,大廳與販賣部因連假日,滿滿的參觀人潮,想拍張純粹的日式建築只能拍上方屋頂。小女兒在此寫明信片寄給自已當記念。 由北方(後方)走出郵局,後方原是局長宿舍,現已因損壞嚴重,採殘跡保存方式處理,基座以上建築全數拆除,留下的基座也方便後人研究日式建築設計,在此遠眺南庄的信仰中心永昌宮後,我們要轉往桂花巷。


由於當兵時一位好友羅維先,記得他好像有賽夏族的血統,所以,民國八十年南庄老街還是寧靜純樸的時代,沒有車水馬龍的外來遊客與商業化擁塞的街景,我們就來訪這山城小鎮,而也在後來,帶著當時的前任女友(現任老婆)來南庄老街上閒遊散步,我們都喜歡當時純樸的南庄老街。 桂花巷則是老街連接中正路的一條磚牆與紅磚地的狹窄小巷,名稱的由來其實是: 據南庄愛鄉協進會總幹事,同時任教於南庄國小的邱一帆老師說,這個名字其實是援引自裡頭一間店家的名稱,並非原本有什麼特殊的故事,後來的故事其實只是為了讓人能夠好記有印象、方便推廣,才編撰出來的。 引用網頁: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5161.html 走在紅磚、石板與石牆間的桂花巷,老街上各式各樣的商店林立,販售各種的好味道,邊走邊看當然沒忘了桂花的好味道。 但行走老街,可惜小巷中人多混雜,讓原本樸雅的桂花巷不見清幽之美,唯有商業之聲,很難得看到這一家好店,佈置的頗有大隱於市的美感,於是老婆和小朋友走入其中參觀。 而我則在一旁看桂花巷內的張家哈爾濱千層蔥花大餅、新彊餅,若沒有記錯之前辦公室的女同事有團購這一家的「新彊餅」,由於肚子還是滿滿的午餐,我只是在一旁看老闆認真的揉麵,心想,找一個較少人的時間再來南庄走走,再來品嚐看看,這一家的餅味道不錯。 ▲數年後再訪桂花巷,當然要拍一張全家福。 百年歷史的「水汴頭」向來是南庄老街行的起點或終點。一旁就是有名的南庄手工麵店的店址。 追溯歷史,百年前南庄居民築水圳將河水引入老街聚落,做為農業灌溉及提供居民洗滌之用,而水圳上的石頭洗衣板,至今仍是鄰近家庭主婦洗衣場所,所以又有「洗衫坑」之稱。在百年「洗衫坑」拍下記念照,雨粉漸收,但天候卻冷,我們要先轉往南庄著名的「松濤意境」去紮營。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ea3318a0aa2.jpg150ea331b8bb7e.jpg

我們的行程由中正路走起,聽說我們要來南庄玩,老婆大人的同事指明要她來「屋簷下桂花釀」幫忙外帶桂花釀回去。 「桂花釀」如同好酒一樣愈陳愈香,只不過我還是較喜歡好酒、好茶、好咖啡,很少會要喝桂花釀。心中邊吟唱張宇的桂花釀,我們慢慢散步來到店門口:「 給妳一碗桂花釀 碗底全是碎花瓣 甜的那麼淡 心是多麼傷 滿臉是淚的我 妳看也不看...」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ea3318a0aa2.jpg150ea331b8bb7e.jpg

我們的行程由中正路走起,聽說我們要來南庄玩,老婆大人的同事指明要她來「屋簷下桂花釀」幫忙外帶桂花釀回去。 「桂花釀」如同好酒一樣愈陳愈香,只不過我還是較喜歡好酒、好茶、好咖啡,很少會要喝桂花釀。心中邊吟唱張宇的桂花釀,我們慢慢散步來到店門口:「 給妳一碗桂花釀 碗底全是碎花瓣 甜的那麼淡 心是多麼傷 滿臉是淚的我 妳看也不看...」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ea3318a0aa2.jpg150ea331b8bb7e.jpg

我們的行程由中正路走起,聽說我們要來南庄玩,老婆大人的同事指明要她來「屋簷下桂花釀」幫忙外帶桂花釀回去。 「桂花釀」如同好酒一樣愈陳愈香,只不過我還是較喜歡好酒、好茶、好咖啡,很少會要喝桂花釀。心中邊吟唱張宇的桂花釀,我們慢慢散步來到店門口:「 給妳一碗桂花釀 碗底全是碎花瓣 甜的那麼淡 心是多麼傷 滿臉是淚的我 妳看也不看...」

葉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